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地處云貴川三省交界之處,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孕育出了當地特色的美食文化,“古藺面”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在川南地區已經流傳上百年的傳統特色手工掛面,其制作工藝可以追溯至清代。
在古藺,幾乎人人都愛吃面,一日三餐都可以吃面;古藺有個建國村被稱為“面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古藺面,每天晾曬在大街上的一排排面條成為當地最大的特色。隨著古藺面入選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并獲得國家地理證明商標保護,再加上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點贊古藺面“耐煮、潤滑,有很強的吸湯能力,是早餐首選”,讓其一度名聲大噪。
然而,“古藺面”的名頭打響了,但外地“吃貨”們卻買不到古藺面。由于過去古藺面多以手工小作坊的形式生產,銷售方式也很原始,大多是在自家門口支個攤賣給古藺本地人,少量供應到商超的古藺面銷售半徑也超不過周邊200公里的范圍,整個產業規模也始終難有突破。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意外給古藺面帶來了轉型的契機,在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平臺助力之下,古藺面終于搭上快車賣往全國各地。
△四川古藺縣全年晴天超過300天,適宜晾曬面條。吳小川 攝
手藝傳承人返鄉“重操舊業”
胡剛是古藺面協會秘書長,同時也是古藺面制作工藝非遺傳承人,從小在古藺“面村”長大的他,家里祖上三輩人都是以做面為生。1998年,高中畢業后的胡剛沒有選擇繼承家業,獨自前往廣東闖蕩,“在外打工的時候,最想念的就是家鄉的那一碗面。”
△胡剛是古藺面協會秘書長,同時也是古藺面制作工藝非遺傳承人,從小在“面村”長大。燕偉民 攝
2001年,在外闖蕩3年的胡剛回到古藺,開始跟父輩學習做面。“年輕人嘛,都想做點不一樣的,哪怕是做面也想跟過去有些創新。”胡剛說,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在外地打工的年輕人回到老家做面的人越來越多,在大城市見過大世面之后,大家也都在想能不能開網店把古藺面搬到網上去賣。
不過很快大家就發現這條路沒有想象中那么好走,“那時候古藺縣共有180多家面條作坊,幾乎每戶家庭就是一個生產面條的家庭小作坊,這種作坊式的生產方式沒有生產許可證,也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產量也低,連做電商的第一步審核上線都通不過。”
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胡剛聯合了10多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約定大家一起合伙干。2015年,包括胡剛在內的13家古藺面作坊聯合起來以股份制形式成立“金芒面業”,采用公司化的方式進行管理,引入機器化的方式進行生產,成為當地第一家規范化生產古藺面的工廠。不僅如此,金芒面業在行業內率先建立起了古藺面的生產標準,推動古藺面在生產環境、衛生條件、產品質量上全面響應國家標準,產量也得以大幅提升,直到現在也是古藺當地產量最大的面廠。在銷售渠道的擴張上,金芒面業的網店也很快開業了。
但是事情的進展并非一帆風順。在網店熱熱鬧鬧開業之后,胡剛和股東們卻很快發現,自己的店鋪根本沒有流量,有時候幾天都賣不出一個訂單。“我們中間根本就沒有人懂電商。”胡剛說,無奈之下大家又只有把目光重新放回線下,公司股東集體變身銷售人員,到古藺周邊的商超去跑業務,爭取讓自己的面條進入更多的商超銷售。
“古藺面”依然還是沒能走出古藺。
△制面的第一步:和面,水面比需十分精確。吳小川 攝
拼多多助力銷量十倍增長
在胡剛們為古藺面的電商路摸索的時候,在這座小縣城的另一頭,王宇的電商業務卻越來越做得有聲有色。
此前一直從事快遞行業的王宇,接觸電商很早,也在實踐中漸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電商運營心得。此前,王宇和朋友合伙做快消品的線上代理,一年時間賣了1000多萬,這讓他對自己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古藺面產業遭遇打擊,線下銷售渠道幾乎停滯,過去的“購買大戶”外地游客在疫情期間完全不見蹤影。那個時候,唯一保持暢通的銷售渠道就是線上電商。
“那個時候,我和合伙人一起合計,都覺得這是古藺面這樣的剛需快消品在線上渠道突破的機會,所以當時我們主動聯系上了古藺最大的面廠金芒面業,由我們來運營店鋪、打通物流渠道,他們負責生產和供貨,一起去打開線上市場。”王宇說,雙方一拍即合,很快他們就在拼多多開了一家名叫“明月寄鄉思”的店鋪,專門銷售古藺面,“很快就打開了局面,訂單增長非常快。”
△拼多多店鋪運營者王宇,和制面廠合作,通過電商將古藺面銷往全國。燕偉民 攝
王宇說,當時之所以選擇在拼多多開店,一方面是看中了拼多多對于中小賣家非常友好,無論是開店門檻還是運營成本都比較低,不會給商家帶來很大的資金壓力。同時,拼多多本身就是做農產品、土特產起家的電商平臺,聚集了全國各地數以億計的精準用戶,很多人在拼多多上就是沖著這樣的地理標志產品來的,再加上疫情原因讓消費集中到線上,多個因素助力之下讓他們的店鋪很快就打開了局面。
“那段時間,我們在拼多多上的訂單真的就是井噴。”胡剛說,那段時間金芒面業的廠房幾乎是加班加點的生產,但都來不及供應來自拼多多的訂單,“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我們的產能也是一直在持續擴大。”胡剛表示,過去金芒面業通過線上渠道,一年最多能賣出去30來萬元,2020年那一年他們的線上銷售額突破了400萬。
近日,古藺面還登上了拼多多“尋鮮中國好農貨”專區,該活動以節令為軸,在全國優選最新鮮的當季蔬果食材和品質農貨,通過嘗鮮直播、專區推介、地標宣傳等方式,精準滿足8.82億消費者的消費分層需求,提升農產品品牌價值與效益。
△古藺手工面登上多多好農貨活動專區。
“古藺面”擴產能銷往全國
搭上電商快車,“古藺面”總算是真正走出了古藺。“現在我們的拼多多訂單中,不少都來自江浙滬、廣東、北京、山東等地,真的是賣到了全國各地。”王宇說,許多身在外地的古藺老鄉也慕名而來,網購古藺面解解鄉愁,“外地古藺老鄉來買面,總喜歡跟我們的客服多聊幾句,問問古藺現在情況、最近天氣如何,我們也很樂意跟他們交流,有時候一聊居然發現,大家居然小時候就住在同一條街上。”王宇笑著說。
隨著電商渠道的打開,給胡剛和股東們帶來的第一個變化就是收入增加了。“過去我們通過線下商超銷售,都是走批發價,利潤率在10%左右;現在通過電商渠道銷售,可以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按零售價銷售,雖然售價比商超賣出去的價格更低,但對我們而言利潤率卻提升到了15%-20%。”利潤的增加,也讓胡剛有了底氣去聘用更多的工人,解決更多就業。金芒面業已經聘用了員工21個人,帶動了5名過去的貧困戶成功就業脫貧。
“得益于古藺當地政府對于本地電商產業的引導和規范,以及拼多多對于農產品的大力度扶持,預計2022年我們店鋪的銷量可以突破500萬元。”王宇說,而從當地整個電商行業來看,古藺面產品2022年的線上銷售額預計能夠突破3000萬元,其中來自拼多多平臺的訂單量預計占比70%左右。
“當然,這還只是剛剛開始,到現在我們還沒有在拼多多上真正打造出爆品。”王宇說,現在古藺面的產業分布仍然比較零散,在古藺當地有100多家面條廠,如果能把這些分散的力量整合起來,共同擴大產能、打響“古藺面”品牌,再加上合適的契機,未來肯定還會迎來更大的爆發。
△古藺縣的面條一條街,隨處可見銷售手工面的門店。燕偉民 攝
與此同時,胡剛作為古藺面協會秘書長,也在積極推動行業做大做強。“古藺本身擁有比較好的紅色旅游資源,我們目前已經規劃了30畝地,正在籌備打造一個古藺面產業基地,集古藺面的生產、觀賞、旅游、文化打造為一體,讓游客現場體驗感受古藺面的獨特魅力,通過線下給他們‘種草’,大家回去后又可以通過我們的網店‘拔草’,真正將古藺面的傳統文化傳播開去。”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今的古藺面正在走出古藺、走出四川,以電商的速度邁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