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相親”能調動起不同年輕人的戀愛積極性,不僅在于它提供了一個社交“入口”,還在于它黏合了各種富有娛樂和社交屬性的活動,其形式不斷地發(fā)生迭代。
過去的一周,恰逢中國傳統(tǒng)的七夕節(jié),各大互聯網婚戀交友平臺的七夕活動紛紛上線,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參與。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婚戀行業(yè)快速發(fā)展,“云相親”已成為許多單身青年的常態(tài)化交友方式。某咨詢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在2021年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用戶中,30歲及以下用戶超六成。相比傳統(tǒng)的相親模式,他們更加注重個性化和互動體驗,更易接受“強社交、弱婚戀”的泛社交方式。
“云相親”的火爆,折射了年輕人獨特的婚戀觀,也反映了他們奉行的社交理念。傳統(tǒng)的相親場景中,“撮合”的意味太重,在見面之前,男女雙方缺乏對彼此的了解,在懼怕“社死”和“尬聊”的年輕人眼中,這簡直就是社交“硬著陸”。“云相親”則契合了年輕人的交際心理和相處模式。
“云相親”能調動起不同年輕人的戀愛積極性,不僅在于它提供了一個社交“入口”,還在于它黏合了各種富有娛樂和社交屬性的活動,其形式不斷地發(fā)生迭代。比如線下活動會融入當前熱門的飛盤運動,線上KTV、劇本殺也能讓年輕人更好地參與互動。在此過程中,“宅”起來的年輕人能拓寬社交面,不必過多受限于“談情說愛”的既定框架,這樣反而能讓自己放下矜持,得體大方地向別人展示個人興趣愛好,找到屬于自己的圈層,從而提高脫單的概率。
盡管“云相親”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但部分可能存在用戶認證混亂、隱私泄露、詐騙高發(fā)等問題,也給年輕人擁抱愛情制造了障礙,稍不小心就可能淪陷其中。因此,年輕人在“云相親”時得保持頭腦清醒,多留個心眼。
同樣,年輕人也不能天真地認為“云相親”能夠消除所有的戀愛煩惱,也不能輕信一些高價的服務承諾可以讓你在戀愛關系中一路綠燈,因為愛情不可能根據你對平臺的投入而產出。想要讓愛情的種子開花結果,還得由你自己去辛勤澆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白毅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