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踔厲奮發,接續奮斗,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發展、實現新跨越,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壯麗篇章。
寧夏位于我國西北部,其南部的西海固山區,曾是干旱少雨、苦瘠甲天下的脫貧攻堅主戰場,這里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牽掛的地方。在福建工作時,他親自推動“閩寧協作”扶貧模式。如今,當年只有8000人的閩寧村,發展成為擁有6萬多人的塞上“江南小鎮”——閩寧鎮。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易地搬遷扶貧樣板,“閩寧協作”成為我國脫貧攻堅史上的典型范例。十年來,寧夏9個貧困縣的8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寧夏吳忠市的紅寺堡區,是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這里累計安置了寧夏西海固8個縣區搬遷來的23萬貧困人口,整座縣城從無到有,平地而起。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這里考察時強調,鄉親們搬遷后,更好生活還在后頭。希望鄉親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落實總書記要求,寧夏著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投入20億元,支持發展葡萄酒、枸杞、肉牛、灘羊等鄉村特色優勢產業,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移民集中安置區發展特色經濟。如今,寧夏123萬搬出大山的鄉親們,過上了環境美、配套好、產業優的好生活。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村民 劉克瑞:我們一家人從南部山區搬到了紅寺堡。解決了我們孩子上學問題、吃水問題,就業也很方便,醫院也在家門口,一年下來,我們家毛收入就達到了12萬(元)左右,過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十年來,寧夏將75%以上的財力用于民生事業,重點實施居民收入、教育質量、健康水平、城鄉面貌等六大提升行動,努力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有質量、更加幸福。
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全境屬于黃河流域,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在寧夏考察,要求寧夏要加強黃河保護,堅決杜絕污染黃河行為,讓母親河永遠健康。要有大局觀和責任擔當,更加珍惜黃河,精心呵護黃河,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殷殷囑托,重任在肩。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在生態保護、新興產業等方面不斷探索:從黃河綜合治理到建成14個國家濕地公園,從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到騰格里沙漠污染整治,寧夏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實現新跨越。
這十年,黃河干流寧夏段連續5年達到Ⅱ類水質標準,森林覆蓋率從11.9%提高到16.9%,地級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連續6年保持在80%以上。近年來,寧夏實施賀蘭山、六盤山等修復治理工程,廢棄的礦坑打造成生態公園,荒地建成葡萄種植基地,西北地區生態屏障重現勃勃生機。
只爭朝夕,日新月異。這十年,是寧夏發展量質齊升最快的十年,是寧夏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十年,也是寧夏群眾得實惠最多的十年。
十年來,寧夏全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3104元增加到2021年的27904元,年均增長8.8%,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
十年來,寧夏交通基礎設施投資1491億元,新增高速公路773公里,新增農村公路近1萬公里。寧夏的國際貨運已通達18個國家;外貿出口明顯提升,今年上半年,寧夏外貿實現進出口122.5億元,同比增長70.1%,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十年來,寧夏全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現代產業基地,高新技術企業也從2012年的44家,增加到2021年的356家。
寧夏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李郁華:這十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突出生態保護中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突出頂層設計中加快先行先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