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17日,習近平總書記赴遼寧考察。此行踏訪錦州、沈陽2座城市,涉及4個考察點,包括革命紀念館、河湖治理工程、企業、社區。這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第三次考察遼沈大地。《時政新聞眼》為你解讀行程之中的重要信息。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在遼寧考察
01
第一站:遼沈戰役紀念館
在這次考察遼沈戰役紀念館之前,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7年、2020年考察過解放戰爭時期另外兩次重要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紀念館。
一路走來,獲得的啟示也愈發鮮明: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同國民黨的大決戰,既是兵力火力之戰,更是民心向背之爭。
△遼沈戰役紀念館。(總臺央視記者 王鵬飛 拍攝)
在遼沈戰役紀念館,總書記說,遼沈戰役勝利是東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來的,淮海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由此觀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決定事業興衰成敗。
△遼沈戰役紀念館展出,黑龍江省蘭西縣人民送糧用的轱轆大車。(總臺央視記者 范凱 拍攝)
在紀念館,總書記會見了老戰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親屬代表。有一個詞,他提了很多次——“江山”。總書記說,我們的紅色江山是千千萬萬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紅色江山來之不易,守好江山責任重大。我們決不允許江山變色,人民也絕不答應。
△遼沈戰役紀念館展出,第2縱隊第5師第15團8連戰士梁士英舍身炸地堡留下的爆破筒殘片。(總臺央廣記者 潘毅 拍攝)
△這是梁士英烈士的孫女梁丹丹,現在是遼沈戰役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總臺央廣記者 潘毅 拍攝)
還有一個詞值得關注——戰略。
今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總書記談到“重視戰略策略問題”,舉的就是東北的例子。他說,“抗戰勝利后,我們黨迅速調集2萬干部和11萬軍隊搶占東北,七大選出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總共77人,其中派往東北工作的就達20人。這是多么富有遠見的戰略決斷!”
△遼沈戰役紀念館內,錦州攻堅戰沙盤展示。(總臺央廣記者 潘毅 拍攝)
這次在遼沈戰役紀念館,總書記再次指出,遼沈戰役的勝利,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高超的戰略眼光和戰略謀劃。
△遼沈戰役紀念館展出,“功臣號”坦克。(總臺央視記者 石偉明 拍攝)
02
第二站:錦州東湖森林公園
4年前赴吉林查干湖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說,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
這次在遼寧錦州的東湖森林公園,面對著兩河交匯之處的這個濱河公園,他再次強調了這一優勢。
△錦州東湖森林公園。(總臺央視記者 彭漢明 遲波 拍攝)
防汛抗旱也是總書記的關切事。在東湖森林公園,他現場聽取了遼寧省防汛工作匯報,并指出,8月仍是北方地區防汛關鍵期,要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針對當前一些地方遇到嚴重干旱,他要求切實做好抗旱工作。
△錦州東湖森林公園,帆船帆板運動展示。(總臺央視記者 李輝 拍攝)
在上個月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總書記曾經重點談到“中國式現代化”。他強調,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這次在東湖森林公園調研時,總書記同正在休閑娛樂的市民親切交流,再次談到“中國式現代化”。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不只是少數人富裕,而是要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皆大歡喜。總書記還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定義越來越清晰,道路越走越堅定。
△錦州東湖森林公園成為當地居民健身休閑好去處。(總臺記者 遲波 拍攝)
03
第三站:沈陽新松公司
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這也是我們越來越堅定的選擇。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是習近平總書記此次遼寧之行的第三站。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臺央視記者 郭曉龍 拍攝)
2014年6月,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總書記從他看到的一份材料說起了“機器人”。他說,“我國將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但我們的技術和制造能力能不能應對這場競爭?我們不僅要把我國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
△新松公司,140萬噸乙烯三機模型展示。(總臺央視記者 彭漢明 拍攝)
在新松公司,總書記對企業自主創新和產業化發展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表示新松公司體現了中國速度、中國水平。
總書記指出,要時不我待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只爭朝夕突破“卡脖子”問題,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制造業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
△新松公司,十萬等級空分裝置壓縮機組模型局部展示。(總臺央視記者 彭漢明 拍攝)
一個多月前,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關注的光電子信息產業,也是我國有條件率先實現突破的高技術產業。總書記當時強調,隨著我國發展壯大,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
從“刻不容緩”,到“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這種緊迫感,正在激勵著越來越多的攀登者和趕路人。
△新松公司,雙臂協作機器人演示調制雞尾酒。(總臺國廣記者 李晉 拍攝)
04
第四站:沈陽牡丹社區
沈陽牡丹社區,是總書記此次遼寧之行的最后一站。他先后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群眾活動中心、養老服務中心,還來到居民李水家中察看、交談。
△沈陽牡丹社區。(總臺央視記者 李曉周 拍攝)
2020年4月,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強調,要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他當時指出,“在城市舊城和老舊小區改造,地下管網、停車場建設,托幼、養老、家政、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都有巨大需求和發展空間。”
△牡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總臺央視記者 邢彬 拍攝)
這次在牡丹社區,總書記重點談到城市居民非常關心的幾件事,其中就包括老舊小區改造。
總書記說,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老百姓獲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要聚焦為民、便民、安民,盡可能改善人居環境,改造水、電、氣等生活設施,更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確保安全。
△牡丹社區老年餐廳取餐口。(總臺央視記者 黃京輝 拍攝)
老人和小孩是社區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數家庭的主要關切,這也是總書記關注的重點。
關于“一老”,總書記說,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越來越長壽,對老年人的服務要跟上。要抓好老齡事業、老齡產業,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牡丹社區幸福教育課堂。(總臺央視記者 姚瑤 拍攝)
關于“一幼”,總書記說,孩子們現在都是寶,對孩子們的養育和培養等工作要加強。他指出,教育“雙減”工作開展后,社區要多開展公益性校外實踐活動,讓孩子們首先把身體鍛煉好,確保身心健康。
△牡丹社區的照片墻。(總臺央視記者 李煒 拍攝)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在牡丹社區,習近平總書記祝愿大家在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發展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振興東北,關乎國家發展的大局,也是歷史賦予的使命。此次遼寧之行,總書記說,我們對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充滿信心、也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