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8月23日,迎來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暑。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度,進入處暑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因此,“處”是終止、退卻的意思,是指暑氣終結、炎熱結束。
中國農業博物館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強說,民間會借用入伏、出伏的說法,把“處暑”叫作“出暑”,就是“出去”的“出”,意指最熱的天氣結束了。
暢楊楊剪紙作品《處暑》
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副院長宋英杰解釋,立秋之后的處暑和夏季的小暑、大暑相銜接,節氣名稱中都有“暑”字,但所表達的含義卻不同。“小暑大暑表示的是暑熱天氣的炎熱程度,指明天氣變化的趨勢是越來越悶、越來越熱,而處暑表示的是暑熱天氣的退卻。”
另外,秋季的六個節氣除了立秋和秋分外,其余的四個節氣反映了氣溫下降的過程及其對水汽的影響,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分別表征暑熱退了、露白了、露寒了、霜降了。
處暑涼爽滿地黃
唱響秋收的歡樂序曲
宋英杰說,處暑是進入到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我國北方地區秋意漸濃,隨之而來的就是天高云淡、金風送爽的金秋時節。所以人們經常會用“秋高氣爽”這個詞語來形容。“實際上,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通常是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
此時,華南地區南方地區還處于夏季的尾聲,低緯度的暖濕氣流比較活躍,因而容易產生雷雨天氣。西南地區和華西地區,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活動相對頻繁。在北方地區,“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
“一場秋雨一場寒”。每當有冷空氣來臨時,會帶來暖濕氣流,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處暑以后,每每風雨結束,人們便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唐志強說,這是二十四節氣中風最輕柔的節氣,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民間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
專家提示,處暑對于南方地區來說,走出“三伏天”后還難以享受到真正的涼爽,晴熱高溫天氣至少將持續到9月上旬,還會經常遭受“秋老虎”困擾。“‘秋老虎’在氣象學上是指出伏以后,短期回熱到35℃以上的天氣。”唐志強說,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強烈,氣溫又再一次回升。
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巴邱鎮何家村的村民在田間勞作。(陳福平 攝)
江西省新干縣蔡家村高標準農田四通八達的水渠網。(李福孫 攝)
“處暑,既是夏日的休止,也是秋收的序曲。”宋英杰說,處暑以后,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逐漸降低,降水將逐漸減少,晝夜溫差較大,有利于作物體內干物質的形成和積累,因此,處暑以后,各種莊稼成熟得格外快。“處暑雨,粒粒皆是米。晚熟秋糧,在處暑期間開始孕蕾、灌漿,這時出現充沛降雨,能夠緩解農田旱情,莊稼能夠更好生長。”
“氣收禾黍熟”,這里的“禾”是稻、粟、黍、粱等類農作物的總稱,表明此時水稻、粟、糜子、高粱開始成熟。“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唐志強說,在南方,一片片泛著金黃的稻子無邊無際,在風中沙沙作響。在北方,粟桿粗葉壯、谷穗碩大、籽粒飽滿,豐收在望。家家戶戶開始修筑貯藏米谷的倉庫,為豐收做好充分準備,處處洋溢著豐收喜悅。
處暑食秋、賞秋
這種“打開方式”應季又舒心
處暑是水果收獲的旺季。酸酸甜甜的石榴、“百果之宗”的梨子、鮮香可口的無花果、瑪瑙似的葡萄、營養豐富的芒果、止咳潤肺的菠蘿蜜等都到了采摘收獲的時候。唐志強介紹,處暑前后,民間有祭祖、放荷燈、吃鴨子等民俗。
處暑以后是漁業收獲的時節,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蝦貝類發育成熟,魚群會停留在漁場周圍。家家戶戶掛漁燈,成百上千條漁船整裝待發,來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漁民和游客笑逐顏開,擁上漁港碼頭,歡慶漁家文化盛會,場面壯觀、熱鬧非凡。
處暑也是秋游的良辰。處暑之后,秋意漸濃,天氣涼爽,風輕云淡,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褪去夏的青芒,換上秋的金黃。”宋英杰說。在北京,可以去天壇公園賞盛開的月季,到門頭溝妙峰山采摘京白梨、聞薰衣草花香。到延慶玉渡山仰望高遠的天,欣賞恬淡的云,凝睇柔情的水,觀賞初秋的星空。
游客在貴州省修文縣生態農場欣賞向日葵。(陶群 攝)
“處暑時節,有兩種花卉值得細賞。”唐志強說,處暑時節,桂花感受到了秋風的關照,開始盛放。夜靜月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在古代詩詞歌賦中,詠桂之作的數量頗為可觀,張九齡贊美桂花:“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菊花也是處暑節氣花卉的代表之一。秋與菊,好似一對同生共長的知己,秋意濃時,菊花也開得熱烈。
處暑吃鴨子,是比較普遍的節氣飲食習俗。民間認為,老鴨味甘、性涼,是適合滋補的美味菜品。各地處暑吃鴨子的花樣非常多,南京江寧地的麻鴨非常有名,處暑這天,人們燉“蘿卜老鴨煲”或是做“紅燒鴨塊”并作為禮物饋贈鄰里。北京吃的處暑百合鴨,以新鮮百合蒸老鴨,認為有養胃生津、潤肺止咳和清心安神的功效。
河南省盧氏縣沙河鄉楊家村秋月梨種植基地,村民們在田間采摘成熟的秋月梨。(聶金峰 攝)
“全國各地還有很多其他的處暑美食。”唐志強說,在福州地區,人們通常會吃一些能夠補血益氣的東西,其中最常見的是龍眼,因為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隨著天氣轉涼,吃龍眼能夠滋補氣血。8月下旬正是采菱角的時候,在蘇州地區,還有處暑吃菱角的習俗,生食能當水果,熟食能夠代糧,菱角肉厚、味美,營養價值高,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
唐志強說,處暑節氣正是處于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處暑養生保健注重養肺滋陰和祛暑化濕并重。適宜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藕、菠菜、鴨蛋、蜂蜜等。此外西瓜等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民間諺語:“朝朝鹽水,晚晚蜜湯”講的就是處暑時節的養生之道。即在清晨飲用適量的淡鹽水,可減少水分流失,傍晚飲用適當的蜂蜜水,潤肺、養肺的作用。
暑熱退去,迎接秋高氣爽的秋天,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