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昨晚開幕。在國家大劇院舉行的開幕式文藝演出以《奮進新時代 揚帆新征程》綜合性文藝晚會形式呈現,以熱烈的情感表達了中國人民揚帆新征程的壯志豪情。
▍32家文藝團體共同奉獻一場舞臺盛宴
演出由指揮家李心草指揮交響合唱《新時代進行曲》開始。與前些年不同,今年的中國藝術節并沒有以一臺劇目作為開幕式演出,而是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音樂、歌劇、戲劇、戲曲、舞蹈、音樂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節目接連上演,來自全國32家文藝院團的藝術家紛紛登臺,為觀眾呈現一場藝術盛宴。
演出集中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舞臺藝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在“《百年風華》——新時代舞臺人物形象展示”這一節目中,京劇《李大釗》中的李大釗、豫劇《焦裕祿》中的焦裕祿、黃梅戲《鄧稼先》中的鄧稼先、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中的黃文秀與話劇《深海》中的黃旭華,這幾位劇中人物形象的扮演者同臺亮相,以自白的方式闡述英雄楷模的事跡和偉大情懷,與青年學生展開跨時空對話,給觀眾帶來極大的心靈震撼。
戲曲領域,王洪玲、劉雯卉、張慧芳分別演唱了河北梆子、豫劇、京劇《穆桂英》的經典選段,三個“穆桂英”特色鮮明、英姿颯爽,彰顯了中國戲曲的深厚底蘊和無窮魅力。演出總導演陳維亞與執行總導演沈晨介紹,文藝演出把十八大以來舞臺藝術領域優秀作品的精彩段落組合到一起,但這些劇目屬于不同的藝術形式,“主創團隊克服了很多困難,最終把精彩段落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臺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節目個個都精彩、個個都有特色。”
本次中國藝術節由文旅部、京津冀三地共同主辦,文藝演出的節目也呈現三地特色。民族器樂合奏《千秋大計》——唱響京津冀節目中,雄偉的大興機場、繁忙的天津港口與雄安新區的畫面出現在舞臺背后的屏幕上,改編自音樂作品《故鄉是北京》《觀海河》《雄安》的親切旋律讓觀眾沉醉其中,感受千秋大計帶來的激情與希冀。
▍“大戲看北京”彰顯首都風采
對北京來說,今年的中國藝術節有著特殊的意義。第一屆、第二屆中國藝術節都在北京開幕,今年是33年來再度回歸北京,此番開幕式文藝演出也展示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文藝力量。
舞臺上,京劇《李大釗》、音樂劇《在遠方》等北京出品的優秀作品亮相,彰顯“大戲看北京”的風采;北方昆曲劇院、中國評劇院、北京市舞蹈學院等十余家北京文藝院團或院校參演;北京京劇院演員張建峰、張慧芳,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團長王洪玲,北京歌劇舞劇院演員阿云嘎等來自市屬文藝院團的藝術家一展風姿。“很榮幸能參加開幕式文藝演出,我在《在遠方》片段中飾演快遞小哥,他們很平凡,但他們給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傳遞正能量。”阿云嘎說。
樂池里,北京交響樂團、天津交響樂團、河北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全程為文藝演出現場演奏。無論是經典劇目,還是全新創作,無論是歌劇,還是京劇、評劇等戲曲藝術,演奏家們始終“護航”。現場樂隊統籌、北京交響樂團團長孟海東介紹,現場演奏能呈現出最好的藝術效果,也最考驗藝術水準,本次演出中的多個作品不斷打磨,譜子反復修改,交響樂和京劇等戲曲樂隊的合作也是全新的嘗試。
孟海東說,前期排練階段,北交天天“扎”在大劇院里,配合每一個節目走臺。“演奏強度和辛苦程度超過以往,很多管樂老師嘴上起了好幾個水皰,看著讓人心疼,但想到要給觀眾呈現優質的現場演出,展示北京的風采,大家都充滿干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