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馬蘇自己都沒想到,導演爾冬升曾經(jīng)在綜藝節(jié)目上的口頭承諾,竟然會兌現(xiàn)成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
一位撫養(yǎng)了“國家孩子”的額吉,在她的身上不僅僅是母愛,更是無私完成祖國任務的大愛。薩仁娜是無數(shù)草原額吉的縮影,稱得上是內(nèi)蒙古歷史長河中的“大女主”。
“我有點懵,但真的很激動。”
馬蘇幻想過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再與爾冬升合作,但沒想到會是一個如此厚重的角色,“能得到這樣的角色,真的是我一生的榮幸。”
誠然,在過去幾年里,網(wǎng)絡上對她各種談論,無非都是關于她為何“無戲可演”;在綜藝節(jié)目上,她也哭訴,沒有機會,但自己連群眾演員的可能都不會輕易放過。
輿論之下,從來不會有人質(zhì)疑她的演技。
正如爾冬升談及選擇馬蘇出演《海的盡頭是草原》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當初的允諾,更重要是這個角色適合她,“她的成熟度合適,那就找她來演這個吧,其實并沒有很刻意。”
只是對于馬蘇而言,爾冬升的選擇和這個角色是“黑暗時刻里,生命的一盞燈”。
01.蒙語
電影拍攝的第一場戲,正是正片里的最后一場戲,鏡頭從故事原型人物“草原母親”都貴瑪慢慢平移到薩仁娜身上,完成了戲劇與生活的歷史對望。
那也是馬蘇第一次見到都貴瑪老人,此前只是通過新聞資料和劇本了解的人,此刻正站在自己面前,她對這個角色突然有了更深的認識,“所有的歲月痕跡都在她的每一道皺紋里,所有她的經(jīng)歷,所有她的善良,也都在她的每一道皺紋里。”
但與此同時,導演突然提出一個要求,要將原本單純望向天空的戲,再加一句蒙語臺詞,“終有一天我們會見面的,到時候我把他的成長故事說給你聽”。
事實上,在開機半個多月前,爾冬升才決定讓演員們用蒙語說臺詞。馬蘇為此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手抄了近百句臺詞,以及各種生活中可能會用到的口語,然后在每句蒙語下面,像小時候?qū)W英語那樣,給每句話標上了“音譯”。
而這句臨時加的臺詞,恰好是馬蘇的第100句蒙語臺詞,“那是我第一次嘗試用蒙語說臺詞,好緊張,整個嘴啊,舌頭都是打瓣的,導演當時都笑了。我自己又很擔心導演會失望,也不希望因為我,老額吉在旁邊一遍遍來。一直在鼓勵自己放松,慢慢說,不要有任何的心理障礙。”
不僅是臺詞,而且這場戲?qū)τ谟^眾,有足夠劇情鋪墊,但對于演員的首場戲而言,相對少了一絲情感建設。
好在,身邊的老額吉給了馬蘇足夠的信念,“那一瞬間,我感覺我就是經(jīng)歷了百年。我覺得我好像看到了我姥姥的樣子,看到了我未來的樣子,看到我兒孫滿堂的樣子。”
除了這場戲之外,在電影里,馬蘇有一場爭取撫養(yǎng)國家孩子的戲,那個臺詞量對于她而言,非比尋常。
“你看它似乎只有這么幾行,但那個狀態(tài)就像是辯論一樣,我不可以打任何的磕巴,要特別鏗鏘有力地說完。”馬蘇拿著她的小本子,向我們展示了她學習的整個過程中。
為此,她在住所的各個地方,都貼滿了寫滿臺詞的便簽,“每天都在背這些東西,這段臺詞最難,我在洗澡間就是貼了這段。”
不管學什么語言,最怕的就是說。尤其這種用漢字音譯的學習方式,難免會有不標準的地方,馬蘇就一遍遍向劇組的內(nèi)蒙古籍演員請教,尤其是和阿云嘎對戲時,“我從他的眼睛里看出他聽懂了我的臺詞,真的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02.表演
正如《海的盡頭是草原》這個詩一般的片名,電影如散文詩一樣,向觀眾展開草原遼闊的那段歷史。如同草原上的牧歌,悠揚淡然,慢慢地撥動人的心弦。
只是觀眾通常會被那種大開大放的表演帶動,被激情的段落感染,反而忽略了那種融入生活的表演。
在馬蘇看來,演員亦是如此,“對于演員更希望表演里有很多可以展現(xiàn)的空間,或者面對生死抉擇,大是大非前的狀態(tài)。但最難的表演則是默默付出。”
而《海的盡頭是草原》里每個演員的表演正是如此,如同牧場上發(fā)酵的奶豆腐,需要觀眾慢慢品味。
薩仁娜這個角色非常純粹,所有的情感動機只有那個時代賦予給她的價值,以及她作為母親的職能。這份愛如勾子一樣,帶著觀眾進入影像,也讓馬蘇去成為她。
在電影最后的時候,薩仁娜經(jīng)歷了喪子之痛,即便如此,電影里并沒有太激烈的沖突戲,眼淚、無言,是這個角色當下的所有反應,“我到了內(nèi)蒙古之后,一直在觀察每一個蒙古族的母親,她們很溫柔,也很內(nèi)斂,就是默默付出。那場戲,我都沒有去表演,完全是這個角色的本能反應。”
正片之外,其實還有一段她被告知兒子遇到意外,大哭的戲碼。刪減之后,角色的情感變得更為克制,而傳遞給觀眾的,變成了無聲的情緒,空間留給銀幕之外的人,讓演員的表演和觀眾的情緒形成真正的循環(huán)。
表演的好看,不僅僅是在于演員本身的發(fā)揮,還有和對手的互動。
可是,在《海的盡頭是草原》里,馬蘇對手戲最多的是小演員羅意淳。沒有接受過體系學習的兒童演員,始終用自己的本能在鏡頭前表演,這反而給馬蘇帶來不小難點。
戲外各種想方設法的“討好”,也成為了馬蘇這次意想不到的收獲,“好像圓了我以前想當幼師的心愿。”
03.機會
我們試圖用《海的盡頭是草原》為面前這位演員找到一個全新的價值,“一個階段性的總結(jié)”。
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相較于她之前在綜藝節(jié)目上的告白而言,實屬意想不到的機會。如果說在節(jié)目上,很多人看到了這位演員的活力,那么,在大銀幕上,這位演員的可能性和張力,再次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
“即便之前沒那么多戲來找我,我都沒有放棄過對表演的追求,我一直在學習,用我所有的感知去傳遞。”至少,如今馬蘇用“薩仁娜”交出了答卷,“我希望觀眾看到的是一位草原額吉,而不是馬蘇”。
至于這部電影之后,會有其他什么機會,或者變化,她也不敢確定,“我做演員的心沒有動搖過,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多像爾冬升這樣的導演看到我的執(zhí)著和用心。”
交流之后,我們重提馬蘇從影路上的第一部電影作品《鐵人》,彼時她還憑借這個角色,獲得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那是屬于她的第一個電影機會,來自尹力導演。
“我那時候走進片場聽到膠片轉(zhuǎn)動聲,我緊張到發(fā)抖,真的觸電了。現(xiàn)在回想,我自己演得很不好,太緊張,太青澀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做些什么,只是內(nèi)心很篤定,我要成為一名有質(zhì)感的電影演員。”
只是現(xiàn)在再走進片場,過去的表演,以及生活的所有經(jīng)歷,都成為了馬蘇的“武器”,“我覺得這一切讓我更淡然,更通透。”
《海的盡頭是草原》之后,不管是什么作品,對于她而言,都是下一個階段。
“我想可以是一部喜劇吧,作為演員,希望可以給觀眾帶去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