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21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上馬
發射場定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如今,“三十而立”
奔赴星辰大海步伐矯健
而一次次問天探索的背后
也有著不為人知的驚險
是一群默默堅守的航天人
“較真”細節,排除風險
他們常說
“辦法總比困難多”
“神十四”垂直轉運時間曾因天氣變化推遲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地處巴丹吉林大漠邊緣
受周邊地形影響
風速風力都會增大
直接影響航天發射任務
楊靜儉
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室主任
參加了從神舟四號到神舟十四號
以及百余次航天發射氣象保障工作
2022年5月27日上午
神舟十四號準備就緒,靜待轉運
楊靜儉卻突然發現
天氣形勢發生劇烈變化
他基于多年經驗評估
斬釘截鐵地告訴大家
天氣不具備轉運條件
“垂直轉運過程中
火箭和飛船是‘頭重腳輕’的狀態
一旦風速過大
就會對箭體產生結構上的損害
甚至造成傾覆的災難性后果”
因為風的因素
轉運調整至5月29日
當天凌晨
楊靜儉再一次查看轉運前天氣
“29日上午的天氣也不是風平浪靜
我們判定8點以后具備條件
9點以后更穩妥”
轉運現場
船箭組合體一出廠房
楊靜儉的心就跟著揪了起來
時刻關注風速風向
直到成功轉運
才如釋重負
突發推進劑泄漏他毫不猶豫沖進去
劉華兵
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測發部門高級技師
1994年
20歲的他來到這里
從事火箭推進劑加注工作
至今已參加了神舟一號至神舟十四號
載人航天發射任務
推進劑是火箭的“血液”
但對于人體來說卻很危險
劉華兵說
推進劑四氧化二氮在工作時冒的煙
如果手和臉被不小心熏到了
都會掉一層皮
一次次操作,一次次積累經驗
他從戰戰兢兢的小伙兒
成長為能冷靜處置的老師傅
2016年9月15日
天宮二號發射在即
剛完成加注工作的劉華兵和同事
正準備撤收設備
突發推進劑泄漏
氧化劑庫房周圍全是濃煙
發射塔架也籠罩在一層黃煙之中
此時已經加注完成的火箭
就有幾百噸燃料
燃料一旦發生接觸
發射場將是一片火海
濃煙擋住了視線
情急之下
劉華兵和同事只穿戴簡單的過濾式面具
忍受著呼吸道火辣辣的灼傷感
朝著燃料濃度最高的地方
摸著尋找泄漏點
終于查清了設備泄漏的原因
作為主操作手的劉華兵
一直堅持到故障處理完畢
晚上就住進了醫院
當天,天宮二號如期發射
劉華兵說:
“我往前沖,是義不容辭的
在這個時候,只有一條路
盡快地解決問題”
“有問題找老尹”“神九”發射難題“跨專業”解決
神舟九號飛船發射
再與天宮一號對接
任務的成敗將直接影響到后續任務計劃
然而當時,正當任務實施之際
發射場推進劑升降溫系統
由于設備老化,出現故障
任務迫在眉睫
專家組會議連夜召開
最后決定讓電力專家尹國祥
來解決這個難題
被“趕鴨子上架”的尹國祥
經過7天7夜的連續作業
順利完成了5臺調溫設備的恢復工作
尹國祥說:
“是技術骨干、專家
見了問題就不能說‘不’
也不能說‘沒辦法’”
這件事后
尹國祥也成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唯一擔任非標、電力和機電設備
3個專家組成員的專家
每年,老尹都會帶著徒弟
走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大大小小百余個點號
進行設備檢修維護
大家都說:“有問題找老尹”
1981年來到這里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四號
從測控點號到設備機房
他一干就是41年
在東風航天城
還有無數這樣的“飛天鑄夢人”
一次次排除險情
一次次保障任務
扎根大漠,助推問鼎蒼穹
他們托舉起中華民族的飛天夢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