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央視八套收官的現實題材電視劇《胡同》,采用三大篇章的敘事結構重新建構了京味題材電視劇的表達方式。該劇自首播以來收視也表現亮眼,而三代女性居委會主任的故事,也將北京這座城市的時代變遷透過小小的胡同一家人得到了傳遞。
《胡同》講述的故事跨度長達70余年,從敘事結構上來說創新可謂大膽。從上世紀50年代、上世紀80年代和2019年的時間節點分別敘事,盡管主線人物基本上以代際傳承的方式出現,但在一部劇里以相對獨立的時間線去講故事,還是一次比較冒險的嘗試。故事的主線人物聚焦在三代女性居委會主任身上,其中,以田棗(趙露思飾)為代表的五十年代勞動人民,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完成了質的轉變;以曉敏(蔡文靜飾)為代表的八十年代弄潮兒,則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引導待業青年投身市場的懷抱;而在2019年的當代,林悅(關曉彤飾)與高素質的年輕同事以數字化方式為老城區注入新活力。
看似三分段的結構,彼此之間又互相關聯,田棗一家三代女性從居委會的開創,到發展再到發揚,她們以傳承居委會主任工作的形式,表達了基層黨員對于黨的忠誠,以及超強黨性的原則體現。宏大的主題表現并沒有流于口號和表面,而是通過繪聲繪色的時代故事抒懷與建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諜戰戲”,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商戰”,以及新時代背景下聚焦老城改造的現實題材,這些故事的發生都沒有脫離時代本身的發展特點,而是伴隨著每個年代自有的主題曲生發。
在內容表達上,我們也能看到不同年代背景獨有的敘事風格。田棗部分的故事充滿了古城韻味,主角不修邊幅的造型,帶著孤兒們在大街上吃百家飯的設定,匹配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的時代背景;上世紀八十年代,曉敏則以文藝青年買名著的人設出現,將返鄉知青的待業問題融入了特定年代的主題,經商下海的故事也符合八十年代的時代風潮;當代場景下,舊街改造創建共生院兒是這些年胡同故事不可避免的主題,而林悅的工作方式也與自己的“前輩”有所不同,她更代表了現代北京的年輕人。這種代際傳承的背后,同樣也是一個城市走過70年歷史的變遷。
《胡同》自播出以來收視表現整體亮眼,首周播出期間酷云關注度持續破1,穩居首位,峰值更是突破1.6%,平均關注度1.168%。星光熠熠的演出陣容為該劇貢獻了不少社交話題熱度,而劇中作為“明珠”出現的經典配角們,也為該劇平添了不少別樣的風采。在第一篇章中,不管是房子斌扮演的支攤兒賣爆肚的貴叔,還是張皓越扮演的落魄晚清貴族索爺,活靈活現的中年演員為該劇鑲上了金邊。而從飾演郝奶奶的高齡“影后”演員吳彥姝,到扮演中年田棗的劉佳,中年鐵蛋的巫剛,還有周顯欣、吳剛、陳瑾等戲骨演員的存在,也讓該劇的每一段戲都別有風味。
三段式敘事的故事,全明星陣容的演技,對京味題材來說《胡同》走出了過去的常規敘事和表達套路,也重現了一個真正具備了歷史和發展視角,始終展現變化中的古都風貌。作為一直關注胡同題材的導演和編劇付寧,這也是他個人創作生涯的一次突破。在采訪中,付寧曾表示,該劇的創作靈感就來自自己的奶奶,她本人就是新中國第一批居委會主任。這或許正是這部作品采用了一門三代女性的傳承式結構的原因所在,也正是這個原因,也讓《胡同》這部劇有了濃濃的人情味兒以及深厚的歷史底蘊。(記者 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