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夢想有多么偉大,歷史的進程就有多么壯闊。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這場百年奮進的接力前行中,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億萬中華兒女書寫下恢宏史詩——
新時代的10年,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實現,中國人民正意氣風發邁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新時代的10年,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為推動人類和平發展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今日之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慶祝大會現場放飛氣球(2021年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推進偉大事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把黨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旗幟鮮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辟了管黨治黨興黨強黨新境界
2022年2月6日,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習近平總書記同到訪的阿根廷總統會見。
會見結束,陪同的阿根廷駐華大使牛望道上前一步,用中文一字一頓對習近平總書記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這句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話,在新時代又有了新的擴展:“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最重要成就之一,也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堅強政治保證。
2022年1月6日,中南海懷仁堂,一個重要會議開了整整一天。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匯報,聽取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
自2015年起,這樣的會議,每年年初都要進行。
“‘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我們治國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旗幟鮮明,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將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載入黨章和憲法;
立柱架梁,在黨中央組建和優化一系列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全面加強對治國理政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建章立制,將黨的領導融入意識形態工作、國有企業治理、高校領導體制、群團組織建設……
通過一系列創制性舉措,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更加成熟定型,黨中央真正成為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全黨上下“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變化,無有留難”。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里,抗疫專題展區引人關注。展區頂部,掛著一面面寫著“黨員突擊隊”的鮮紅旗幟,詮釋著打贏武漢保衛戰的核心密碼。
人們難以忘記: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那罕見于大年初一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那中央一聲令下、三軍星夜齊發、舉國八方支援的動人場面,那直接開到縣團級以上干部的17萬人部署會,那10多天就拔地而起的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
淬火成鋼,黨旗高揚。
這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風貌(無人機照片,2020年2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全黨上下總動員,數百萬黨員干部奔赴脫貧攻堅主戰場;踐行大國承諾,如期安全圓滿舉辦一屆載入史冊的冬奧盛會;無懼外部壓力遏制,拿出“殺手锏”舉措、攻克“卡脖子”難關……
今天,一個共識更加強烈:中國能,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能!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領導力,是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2013年7月11日下午,河北西柏坡,細雨蒙蒙。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一間土坯房里,面對面圍坐一塊,總書記聽取基層干部群眾對反“四風”的意見建議。
“百姓生活在逐漸提高,為什么感覺和我們的距離反而有點遠了?”有同志直言困惑。
聽了大家的發言,習近平總書記談及歷史周期率的問題,面色凝重、意味深長:“60多年過去了……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曾經一段時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相互交織,“四大考驗”嚴峻復雜,“四種危險”尖銳深刻,我們黨面臨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常懷遠慮,居安思危。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始終縈繞在習近平總書記心頭。
“打鐵必須自身硬。”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警示。
秉持“趕考”的清醒和堅定,中國共產黨以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抉擇,開啟了浴火重塑的壯闊歷程——
以政治建設引領全黨團結統一,從中央八項規定切入激蕩清風正氣,刮骨療毒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接續開展5次黨內集中教育,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
“打虎”無禁區。黨的十八大以來,已有超過500名中管干部被立案審查調查。
“拍蠅”不手軟。黨的十九大以來,截至今年4月,全國共查處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49.6萬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5.6萬人。
“獵狐”不止步。黨的十九大以來,“天網行動”共追回外逃人員6900人,追回贓款327.86億元,“百名紅通人員”已有61人歸案。
十年磨一劍。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歷史性、開創性成就,產生了全方位、深層次影響,黨經受深刻洗禮鍛造而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
“我們黨歷史這么長、規模這么大、執政這么久,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
2021年11月,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響亮回答——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里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經過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通過自我革命,贏得了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衷心擁護的歷史主動,贏得了全黨高度團結統一、走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動。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15日,履新伊始的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錚錚誓言。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民族寄宿制中學二年級的學生在課間觀看多媒體課件(2021年3月26日攝)。該校采用清潔取暖方式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大為改善。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跨入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國,向著全面小康加速進發,必須跨越橫亙于前的一系列重大挑戰:
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性轉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衡量發展、評判工作的新標尺。
“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背后,有近1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一群體若參與各國人口排名,能排進世界前20位,超過英法德等國家。
“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生活在扶貧標準線以下。”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重若千鈞。
歲月奔涌,從黃土地走來,從大隊黨支部書記到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深諳國情,深深懂得人民的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擲地有聲的話里,是熾熱的赤子之心,是行程萬里的執著堅定。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一戶村民在吃午餐(2021年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2013年11月,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
“我是人民的勤務員。”拉著村民石拔三老人的手,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直抵人心。
對人民最深的愛,化為最重的誓言、最硬的舉措,打響一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反貧困之戰。
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茶園(2022年4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五級書記同框”的照片刷屏了!
2020年4月,陜西平利縣一處茶園,春雨初歇。習近平總書記沿著泥濘小路,向正在勞作的茶農們走來。在他身旁,是省、市、縣、村級書記。
這是前所未有的組織動員:全國一盤棋,22個省區市向黨中央立下“軍令狀”,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沖鋒一線。
這是斬釘截鐵的意志:“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
這是真情流露的掛念:“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
這是疫情沖擊關鍵時刻的堅毅:“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天寒地凍的太行山深處,頂風冒雪看真貧;“瘠苦甲于天下”的甘肅中部,繞過九曲十八彎進農家……習近平總書記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50多次考察調研扶貧工作,以不停歇的腳步丈量著貧困角落。
一諾千金,不勝不還。
向深度貧困宣戰!1997年,2008年,2016年,2020年,習近平四次踏訪寧夏,親自謀劃推動閩寧協作,“山海情”雋永綿延,千千萬萬貧困家庭“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命運得以改變。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無論是在地方考察,還是在中央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扶貧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脫貧”“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人民至上,初心不改。
對此,安徽金寨大灣村的陳澤申感同身受。每每回想起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前來看望自己的場景,他總是倍感溫暖。如今,他家已摘掉“貧困帽”,孫子大學畢業留在合肥工作,“孩子專門帶我去大城市開眼界”。
對此,河北張北德勝村的徐海成共鳴強烈。5年多前,在他家里,總書記同村民們一起算柴米油鹽、商脫貧大計。現在他家已是種植大戶,脫貧翻身,喜遷新居,“盼著總書記再到我家坐坐,我會給他念念新賬本,曬曬成績單”。
上下同欲者勝,以上率下者強!
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輝映偉大的奮斗征程——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中華民族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千年夢想今朝夢圓。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豪邁宣示,“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千古吟唱,穿越歷史照進現實;全面小康的歷史豐碑,矗立在新時代復興之路上。
以人民為中心,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民幸福。
工作人員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鎮寧路上的一處垃圾分類轉運站處理垃圾(2022年4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深知人民的期盼。
10年來,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人均預期壽命從74.8歲增長到78.2歲,一組組數字背后,無數笑顏綻放。
“廁所革命”、垃圾分類、清潔取暖、食品安全監管……一樁樁民生“小事”,一次次成為改革聚焦的“大計”。涓滴匯流,讓人民生活的幸福成色更足、更暖。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八里店鎮移沿山村河長帶隊在移沿山村開展巡河、保潔作業(2021年2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聚焦“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要求日益增長。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司法體制改革直擊靶心,一批冤錯案依法糾正,執法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心田。
人心向背定義“最大的政治”,一段對話更顯意味深長:
2021年春天,廣西桂林毛竹山村。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村民王德利家做客。
“總書記,您平時這么忙,還來看我們,真的感謝您。”
“我忙就是忙這些事,‘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殷殷初心如磐,時代答卷常新。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10年夙夜在公,真切熾熱的人民情懷,凝成質樸無華、赤忱無比的告白——
“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著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縱深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有兩次“三中全會”注定是劃時代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
2013年11月12日,人民大會堂。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獲得通過,全場掌聲如潮。
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指向“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彰顯著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制度自覺。
由此起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繪就“中國之治”的宏偉藍圖——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全面依法治國,同全面深化改革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破立結合、相得益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13方面制度安排,系統描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圖譜。
從廣東深圳到安徽小崗,從海南洋浦到上海浦東……習近平總書記倡導改革精神。
在新年賀詞中號召“將改革進行到底”,把集體學習課堂搬到中關村,帶頭起立向“改革先鋒”鼓掌致敬……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改革、親自推動改革。
2018年3月28日下午,中南海。
習近平總書記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的身份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會上,總書記從改革方法論的高度強調了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統籌領導的重要性,并同大家一道逐一審議《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等10余份具體改革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像這樣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60多次,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挺進,構建起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
從黨的建設,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涌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任務總體如期完成,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個改革方案。
這是長江巫山段曲尺鄉一帶景象(2022年5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經過幾十年,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方案。
黨的機構罕見地納入改革范疇;僅中央和國家機關層面,就有21個部級機構、58名班子正副職數被核減;一個國地稅合并,精簡近一半司局級機構……
當時看到這份改革方案,一位省委書記感嘆:“力度之大超出預料,有些過去有共識但沒做成,有些過去想到了但做不成。”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早在啟動之初,習近平總書記就定下了基調:“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要動奶酪的、是要觸動利益的、也是真刀真槍的,是需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的。”
改革是一場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打破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類“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力克群團“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問題導向,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
一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管不管用、有沒有效,實踐是最好的試金石,老百姓的體會最真切。
戶籍制度改革破冰前行,脫胎于計劃經濟年代那堵“無形的墻”轟然倒地;100多萬河長上崗,千萬條江河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糾偏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讓民意民智廣泛納入決策程序,更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10年來,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洞察時與勢,統籌破與立,融通制與治。
“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明確要求。
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出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的深刻革命。
10年來,我們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2022年9月27日,“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中央綜合展區,一艘“奇跡號”中國巨輪模型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
一葉葉“風帆”上鮮明的數字,標示出新時代10年中國經濟“量”的跨越,更彰顯“質”的提升:
國內生產總值從53.9萬億元上升到114.4萬億元,基礎研究經費從499億元增加到1817億元,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施發射240余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的發展主動,領航中國經濟巨輪駛入高質量發展新航道,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指針撥回2012年。
這是在陜西省蒲城縣拍攝的C919大飛機的試飛機(2022年7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經濟增速下滑、環境污染頻發、粗放發展難以為繼……面對“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進行了充分調研和深邃思考。
總書記強調:“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后首次離京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一場經濟工作座談會。
會上,來自廣東的各級干部代表和部分企業家紛紛發言,總書記一邊認真聽,一邊仔細記,不時插話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面對錯綜復雜、快速變化的形勢,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回京后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不能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
2013年7月,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指出我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時期;同年12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新常態”;2015年11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上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重大判斷;2020年4月,在中央財經委會議上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
敏銳把握發展之變,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實踐中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經濟“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習近平經濟思想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
2015年,“十二五”收官。主持起草“十三五”規劃建議,習近平總書記一開始就提出,“首先要把應該堅持什么樣的發展理念搞清楚” 。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首次提出,全面開啟了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
新發展理念中,創新居于首位。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創新能力不強,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
2014年5月23日,總書記在中國商飛公司考察時,曾登上C919大型客機展示樣機,指出“把大飛機搞上去,起帶動作用、標志性作用”。
2022年9月,C919大型客機取得型號合格證,將于年底交付首架飛機。總書記指出:“要有雄心壯志,世界科技巔峰我們都要奮勇攀登”。
2021年6月11日,國家航天局在北京舉行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首批科學影像圖揭幕儀式,公布了由祝融號火星車拍攝的著陸點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國印跡”和“著巡合影”等影像圖。首批科學影像圖的發布,標志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著巡合影”圖。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問探火……10年來,我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一路躍升至2022年的第11位。
2016年伊始,一場深刻體現發展理念變革的座談會在重慶召開。
“今天可能要讓你們失望了,這次討論的不是發展問題,而是保護的問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開門見山。許多參會人員感覺“好像是潑了一盆冷水”。
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前往長江上、中、下游調研,四次主持召開座談會,深刻闡釋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辯證關系和戰略考量。
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和黨章,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新發展理念引領中國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的寬闊大道。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2022年7月12日,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一張巨大的地圖前,久久凝視。
曾幾何時,新疆是“路到頭、人到頭、水到頭、電到頭、田到頭”的邊境之地。如今,“鋼鐵駝隊”中歐班列沿著昔日張騫鑿空之路,將西北邊陲變成開放前沿。
此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的清晨(2022年9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設立雄安新區,打造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擘畫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江河戰略”……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一個個關鍵處落子、彼此連接成勢,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布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廣闊空間。
“時與勢在我們一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這一重要論斷,展現出我們邁入新發展階段的定力和底氣、決心和信心。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煥發出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1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深情有力的話語,激發出億萬中華兒女逐夢奮斗的壯志豪情。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擘畫民族復興的偉業宏圖,習近平總書記思慮深遠:“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9年金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寫入全會決定。
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
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
兩次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把意識形態工作視為“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72年后再次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強調文藝工作者要“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要求“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
10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意識形態領域一系列根本性問題闡明原則立場,廓清理論是非,校正工作導向,為中華民族精神大廈夯實思想根基。
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2022年9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2022年9月30日上午,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穆,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矗立。
肅立默哀、敬獻花籃、整理緞帶、緩步瞻仰……自設立烈士紀念日以來,每年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都會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無聲的緬懷傳遞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氣壯山河。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從英雄模范身上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
首次闡釋“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系統概括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原創性論述,點亮精神的天空。
為功勛模范頒發獎章,發揮典型引路作用;為老道德模范讓座,躬身示范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走進菁菁校園,叮囑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厚植新時代中國文明沃土。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金秋時節,一項重大文化工程的最新進展吸引國人目光: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以思想史為基本線索的《復興文庫》出版發行。
“修史立典,存史啟智,以文化人,這是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一個傳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叢書作序,發出“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時代大勢、走好中國道路”的時代強音。
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朱熹園中,感慨“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三蘇祠里,強調“要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莫高窟下,指出“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并將其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放眼新時代中華大地,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日益走進人民群眾心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在賡續傳承中煥發出蓬勃的生機活力。
“70后、80后、90后、00后,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的這番話,撥動著無數國人的心弦,更是新時代以來中華兒女昂揚精神的生動寫照。
歷史之河奔騰向前,復興氣象壯闊恢宏。中國人民志氣高昂、骨氣堅定、底氣充足,正以更加主動的精神力量,向著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勇毅前行。
“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堅持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確保黨和國家事業風雨無阻向前進
2022年8月16日,初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再赴東北考察,第一站走進位于錦州市的遼沈戰役紀念館。
紀念館內,一封封決勝千里的電文,一張張彌漫硝煙的照片……再現著70多年前解放戰爭“大決戰”的震撼場景。
“遼沈戰役,這一戰是決定命運的。攻克錦州,我們在這里進行了多么激烈英勇的戰斗啊!”回望波瀾壯闊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慨。
偉大的勝利,總要經過生死攸關的考驗;偉大的事業,往往在千難萬險中成就。
10年前,在主持起草黨的十八大報告時,習近平同志就明確主張寫入一個重大論斷:“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我們遭遇的風險挑戰風高浪急,有時甚至是驚濤駭浪,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其復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揚偉大歷史主動精神,以頑強的意志品質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一仗接著一仗打,戰勝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不被遲滯甚至打斷。
醫務人員在湖北省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前豎起拇指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勁(2020年2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2020年,歲在庚子,一場世紀疫情來勢洶洶。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武漢告急、湖北告急、全國形勢嚴峻。在泰山壓頂的危急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堅定沉著、勇毅擔當、科學應對:果斷作出關閉離漢離鄂通道關鍵決策,號令舉全國之力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指揮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抗疫大會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從剛出生的嬰兒到百歲老人,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呵護,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堅持“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統籌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2018年1月,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面對黨內“關鍵少數”,習近平總書記一口氣列舉了8個方面16個具體風險,其中就告誡全黨“像非典那樣的重大傳染性疾病,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嚴密防范”。
2019年1月,中央黨校省部班再次聚焦“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這一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進一步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確要求。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以深刻的憂患意識和深遠的戰略眼光,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期間,兩次“臨時停車”讓人印象深刻——
5月在河南南陽,下車走進一處麥田察看小麥長勢;9月在陜西榆林,到田間察看谷子、糜子、玉米長勢。
倉廩實,天下安。
“看看世界上真正強大的國家、沒有軟肋的國家,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從抓糧食安全到抓能源安全,從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到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始終堅持下先手棋、打主動仗,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風云變幻中,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狹路相逢時,展現“獨有英雄驅虎豹”的非凡氣概。
從以建設性的態度開展經貿磋商,到以負責任的胸懷開展中美元首直接對話,從果斷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到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揚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堅決頂住外部極限施壓遏制,有理有據有節開展斗爭,既捍衛了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敬佩。
既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
2022年7月1日,香港會展中心,燈光璀璨,花團錦簇。
“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論及“一國兩制”。話音未落,全場爆發出熱烈掌聲。
一個時期,受各種內外復雜因素影響,“反中亂港”活動猖獗,香港局勢一度出現嚴峻局面。
建立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出臺一系列事關根本和長遠的舉措,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正處在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掌握應對風險挑戰的戰略主動,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了事業發展新天地。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面對風險挑戰,人民軍隊始終是捍衛和平、維護安全的鋼鐵長城。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我們黨緊緊扭住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全面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以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2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中亞大地。
不約而同,出席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的多國領導人紛紛同習近平談及“一帶一路”合作;不約而同,哈薩克斯坦總統、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將本國最高榮譽勛章授予中國最高領導人。
9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
幾年間,當連續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華舉辦、與會各國領導人接踵而至,當亞歐大陸上一個個經貿合作區拔地而起、一列列中歐班列穿梭往來時,國際社會贊嘆“一帶一路”倡議是“人類歷史上最具雄心的經貿一體化計劃”。
2016年2月27日,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全隧貫通。這是一列專列停在隧道進口。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今天,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約12萬億美元,同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
今天,因為“一帶一路”,哈薩克斯坦的小麥賣到了東南亞,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建成通車,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重現生機,更多巴基斯坦民眾在炎炎夏日吹上了電扇,塞內加爾干旱地區村民喝上了干凈的水……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中國倡議,在中國同世界交融發展中,不斷書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美詩篇。
這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3號碼頭(2022年2月19日攝)。新華社發(中遠海運港口比雷埃夫斯碼頭有限公司供圖)
放眼全球,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冷戰思維強權政治陰魂不散,國際和地區形勢錯綜復雜……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人類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思考的問題。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2013年3月,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出訪,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作出這樣的重大論斷。
10年來,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日內瓦萬國宮,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涵和目標路徑,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出發,高高舉起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
10年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宣言等一系列國際文件,在中國與世界的緊密互動中凝聚日益廣泛的國際共識,匯集起日益強大的全球合力。
從北京出發,跨越高山大海,10年間,習近平總書記出訪42次,足跡遍及五大洲69個國家;在國內,舉辦一系列重大主場外交活動,接待100多位來訪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疫情背景下又通過“云外交”同國際社會密切溝通。
推動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系;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外交布局不斷完善,建交國增至181個,建立伙伴關系的國家和地區組織達110多個,伙伴關系網絡覆蓋全球。
金秋,上海,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準備工作如火如荼。這一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的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被外界譽為中國開放的“金色大門”。過去4年,習近平總書記每年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向世界傳遞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強烈信號。
連年舉辦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統籌推進21個自貿試驗區建設,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實施……
海納百川的開闊格局,基于“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的深刻邏輯;弄潮濤頭的勇毅擔當源于“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的深厚情懷。
2016年9月,杭州西子湖畔,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主持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首次把發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首次制定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首次采取集體行動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一個個“首次”,在全球治理進程中鐫刻下鮮明的中國印記。
促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落實,發起成立亞投行、新開發銀行,設立絲路基金,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變革中的作用不斷增強;無論是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還是開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中國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大國應有的樣子和責任擔當。
當今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寧。在變亂交織的國際環境中,中國以穩固、堅實、可預期的姿態,為世界帶來信心和力量。
旗幟鮮明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成為“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
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
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
德不孤,必有鄰。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正不斷轉化為全球公共產品。
外媒評價,中國提出的將本國利益與地區和全球利益相對接的理念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響應,這樣的理念付諸行動,人類就向前邁出一大步。
“中國人民正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謀劃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每一次歷史性跨越都意味著再一次出發。
我們黨歷來高度注重總結歷史經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定,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重點研究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
2021年11月召開的這次全會,通過了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此時,黨領導人民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
“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鮮明判斷。
脫貧攻堅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小康后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新的跨越昭示未來。
復興號列車行駛在西藏朗縣境內(2022年4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將鄉村振興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提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等戰略舉措,讓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納入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
目光長遠,方能行穩致遠。
“水網建設起來,會是中華民族在治水歷程中又一個世紀畫卷,會載入千秋史冊。”
“西部留白太大了,將來也要補幾筆,把美麗中國的交通勾畫得更美。”
從國家水網到西部邊疆鐵路網,習近平總書記以志在千秋偉業的高瞻遠矚,擘畫重大工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牢基礎。
步入2022年,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首次提出“五個必由之路”重大論斷,闡述我國發展仍具有的“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深刻揭示新時代我們為什么成功、未來我們怎樣繼續成功。
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展開密集考察調研,謀劃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
4月海南,從打造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到建設洋浦經濟開發區,一再強調抓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
6月四川、湖北,走進創新型企業,提出“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
7月新疆,深入學校、社區、農村等,強調“不斷豐富和發展新時代黨的民族理論,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基礎性問題研究”;
8月遼寧,對東北振興念茲在茲,指出“我們對東北振興充滿信心、充滿期待”,黨的二十大后要對東北振興作出新的部署。
擊鼓催征,踔厲奮發。
黨的二十大將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宏觀展望,重點部署未來5年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搞好這5年的發展對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至關重要。
今年7月,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舉行。
“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要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大論斷,為開好黨的二十大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理論基礎。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七中全會,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深入討論了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若干重大問題,為召開黨的二十大作了充分準備。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
十年彈指一揮間,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中寫下波瀾壯闊的恢宏篇章。習近平總書記以堅定信仰信念、鮮明人民立場、非凡政治智慧、頑強意志品質、強烈歷史擔當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
十年風雨兼程,十年砥礪奮進。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深切體會到,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是贏得未來的根本政治保證。
新起點,再起航。
新時代新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風華正茂的中國共產黨必將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團結奮斗,繼續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記者趙承 霍小光 張旭東 張曉松 趙超 鄒偉 劉華 朱基釵 韓潔 林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