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
從1935年至1948年,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斗了13個春秋。這片紅色熱土留下了什么樣的豐厚遺產?總書記對延安有著怎樣的情結?《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帶你走進延安。
革命圣地
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時期是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歷史性轉折的時期。黨中央在延安13年,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了革命力量大發展,領導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毛澤東在延安窯洞里撰寫的《論持久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也是在延安的窯洞里,毛澤東和黃炎培針對如何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有了著名的“窯洞對”,并且給出第一個答案,這就是“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延安楊家嶺,毛澤東舊居。(總臺記者 劉海濤 拍攝)
在延安,整風運動蓬勃展開,這是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為克服經濟上的嚴重困難,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生產動員大會。以延安為中心,各抗日根據地相繼實行十大政策,對克服困難、渡過難關、鞏固抗日根據地起了重要作用。
當年,“延安作風”和“西安作風”的巨大反差讓許多民主人士感嘆:“中國的希望在延安。”一大批有志之士投奔延安,很多熱血青年是“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思想之炬
1945年4月,抗日戰爭勝利的前夜,黨的七大在延安楊家嶺召開。這次大會距離1928年黨的六大召開有17年之久,是間隔時間最長的一次黨代會。
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專門為黨的七大建造而成。外觀是仿蘇建筑,內部是陜北窯洞式結構。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開代表大會,也是我們黨第一次在沒有共產國際參與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召開全國代表大會。
黨的七大開了50天,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黨的史冊。大會的一個重要成果,是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并載入黨章。
△中央大禮堂長35米,寬30米,高11米,可容納千余人。(總臺央視記者 陸泓宇 拍攝)
時光流轉70載,2015年2月,置身當年的會場,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觸:“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于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
在剛剛勝利閉幕的黨的二十大上,總書記指出,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
五年前,黨的十九大通過黨章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載入黨章。
今年,黨章再作修改,一個重點就是把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其中。
從黨的七大到黨的二十大,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
精神之旗
1944年9月,一名叫張思德的普通戰士,在陜北安塞燒木炭時犧牲。毛澤東在追悼會上發表《為人民服務》的講演。他指出,“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1945年6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大閉幕詞中講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他號召全黨發揚“愚公移山”精神,“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在延安時期,黨培育形成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這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深情地說:“我在延川生活期間,對延安精神有切身感悟,當年每到一次延安,心里都充滿崇敬和激動。這次再到延安,仍讓我深受教育。今天,全面從嚴治黨要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2020年9月,總書記致信祝賀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第六次會員大會召開,強調要“深入研究、大力宣傳、認真踐行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偉大精神一起,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他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推進黨的自我革命,這也是圣地延安給予我們的寶貴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