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景區”?啥意思?不種糧了去開發景區?深秋時節,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步入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鎮峪口村蕎麥花海農業景區。
在秦嶺北麓的這個村落,千畝蕎麥花粉白相間,層層疊疊,沿著起伏的山勢,從山腳一路鋪到山上。花海中平整干凈的鄉村道路上,游人或結伴而行或坐著觀光車游覽。沿路而上,一對對新人“披”著夕陽在花海旁拍照。
游人在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鎮峪口村蕎麥花海農業景區游覽。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這些地土層薄,適合種蕎麥,這兩年西安發展‘農業景區’,我們把撂荒地流轉回來,在鎮上連片種植蕎麥,既能打造藍田蕎麥饸饹、蕎麥茶等品牌,也能利用花海形成的景觀,拓展鄉村旅游。”藍田縣委書記林梅說。
據林梅介紹,通過改造蕎麥地周圍的廢棄院落,景區附近已建成9家民宿,還有11家在建,一到節假日,房間爆滿。
2021年以來,西安市以打造“農業景區”為抓手,在各區縣形成了多種類型的農業規模化和都市現代農業項目,在保證糧食與農業初級產品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發展的同時,挖掘旅游資源,實現農業的溢出價值,提升村集體和農民收入。
在西安市長安區王曲街道皇甫村,村民駕駛收割機收割水稻。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在西安市長安區皇甫村十里蛤蟆灘稻花鄉里農業景區,幾百畝水稻田近日迎來收割期,金色稻浪在收割機碾過后揚起陣陣塵煙,從市區趕來看豐收的人們紛紛在稻田間合影留念。
對景區負責人高濤來說,當年人民作家柳青筆下那個“初夏蛙鳴、深秋金黃”、種滿“桂花球米”的蛤蟆灘,終于從他少年時的回憶變成了現實。
“長安區靠著秦嶺,山水資源豐富,水稻種植歷史悠久。三十年前,這里有成千上萬畝的水稻,我們小時候都說‘大雁飛過神禾塬,誤把長安當江南’。”高濤說。
近兩年,長安區落實糧食安全責任,發展生態水田。高濤夫婦在村里流轉了200多畝土地種植水稻。圍繞這片稻田,他們種植桂花球米,開了3家民宿,接待學生研學,開展各類文化活動。
“四月油菜花節、六月插秧節、七月音樂節、十月收割節、十一月干塘節……一年四季沙龍不斷。游人多了,給村上的土地分紅、勞務支出也多了。”高濤說。
這是10月21日拍攝的西安市長安區太陽葡萄小鎮農業景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把農田按景觀去做、按景區去做,正在西安各個區縣逐步推行。西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裴靖瑜說:“發展西安‘農業景區’,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推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實現良種良法的集中推廣。”
目前,西安市已發布三個類別7個農業景區,未來還將挖掘更多的資源,在保證農業生產的同時,將城市業態引入鄉村,為市民提供休閑度假的地方,提升農業的溢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