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戲劇之外,第六屆老舍戲劇節也以更加開闊的視野關注著城市文化建設。11月22日,戲劇節以“老舍筆下的西城”為主題,邀請導演方旭、京味作家劉一達、中國老舍研究會副秘書長史寧、正陽書局掌柜崔勇線上相聚,帶觀眾探尋西城文脈,并從不同的角度分享各自對于老舍作品的感觸。
北京是一座厚重悠久的文化古城,生于斯、長于斯的老舍寫下了諸多描寫人情百態與城市風情的不朽篇章。老舍出生于西城的小楊家胡同,他后來工作和生活的很多地方也圍繞西城展開。在《四世同堂》《正紅旗下》《離婚》等作品中,都有對西城景物、景觀的細致描述。
“老舍先生的文學作品當中,人物活動的場景基本都是真實的北京地名,這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梳理之后會發現,真實地名最多的集中在西城。”史寧舉例說,《駱駝祥子》里有西安門內大街、南長街、北長街、毛家灣,《四世同堂》里有護國寺小羊圈胡同、西直門外護城河,《正紅旗下》里有新街口、積水潭,“這些地點和他的成長軌跡是相吻合的,老舍先生的作品今天依然為我們所熟知和喜歡,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北京西城給了他非常深厚的創作養分,如果大家有機會把這些地名走一遍,可能對他作品會有更深刻的了解。”
近年來,改編老舍先生原作的舞臺作品也愈加豐富,包括《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二馬》《老舍五則》《牛天賜》等等。方旭曾以導演、編劇、演員等多重身份,多次把老舍的作品搬上話劇舞臺。在他看來,老舍對北京的情感就如同對母親的情感一樣,是“愛而說不出”的,正因為動了真情,才使得他的文學作品能夠打動人心。
因為喜歡北京文化、北京歷史,崔勇創辦了專營北京歷史文獻的正陽書局,后來在西城區“文物活化”的政策引導下遷入現在的磚塔小院。正陽書局收藏了很多老舍早期的出版物及文獻,其中包括老舍主持北京文聯第一屆第一次會議時候的工作報告。“之所以開這樣一家書店,就是希望讓大家通過閱讀了解、熱愛這座城市,也通過這些珍貴的圖書文獻展示可愛的北京城。”崔勇的書店里不僅有關于老舍的書籍,就連書店里種植的菊花等,也都是老舍先生喜愛的。
作家劉一達坦言:“老舍先生是北京的名片,也是西城的名片,這張名片上可做的文章還非常多。”他談到,老舍對北京的熱愛與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密不可分,因此在傳承城市的歷史文脈上,還有很多工作值得去做,其中就包括對會館、名人故居、發祥地、故址的保護利用。
談到歷史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史寧還建議,可以把老舍作品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場景轉化為城市當中的文化景觀,讓老百姓了解這些地方與老舍文學的關系。方旭則表示,希望未來有機會從老舍文學中找到合適的素材,在適合的會館、院落等空間中打造浸沒式戲劇,讓觀眾更直接地感受北京文化的魅力。(記者 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