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國古代經典名句。無論是談論治國理政的重大問題,還是在國際場合闡述中國主張,總書記都善于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諸子百家和歷代文人、政治家的經典名句中旁征博引,恰到好處地表達中國共產黨人、中國的立場觀點和文化自信,帶給人們深刻的思想啟迪、精神涵養與文化熏陶。
用典妙來無過熟。習近平總書記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豐富的閱歷和敏銳的思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典故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特別策劃“習典明理”系列,與您一起學習。
【釋義】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共兩首,是南宋詩人楊萬里(號誠齋)的七言絕句,為典型的“誠齋體”。詩人駐足六月的杭州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通過對西湖美景的贊美,含蓄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眷戀之情。這是廣為傳誦的第二首。
杭州西湖歷來是文人墨客鐘愛的描寫對象,楊萬里的詩以其獨特的手法為后人所稱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雖然讀者尚未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真切感受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色彩鮮明對比的字眼,突出了蓮葉、荷花給人的視覺沖擊力:翠綠的蓮葉,涌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于無窮的碧海中;而粉紅的荷花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分外艷麗奪目。全詩先寫感受,再敘實景,意境新穎,語言新鮮活潑,確實能讓人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這里需要解釋一下“風光不與四時同”。何謂“四時”?是春、夏、秋、冬嗎?那么,詩人為何要說西湖六月風光與四季不同呢?其實,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一年共有“五時”,即:春、夏、季夏、秋、冬。六月屬于季夏,又稱長夏。“季夏”這一概念是戰國陰陽家鄒衍提出的,他以五行相生相克理論為基礎,于一年四時之中增加季夏而成“五時”,即春屬木,夏屬火,季夏屬土,秋屬金,冬屬水。所以,“風光不與四時同”應解釋為:六月季夏的西湖風光,不同于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這樣就寫出了六月西湖的獨特魅力。
【賞析】
1999年12月20日,飽經滄桑的澳門回到祖國懷抱,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宣告成立,開啟了澳門歷史新紀元。當天上午,在澳門綜藝館南側蓮花公園中央,金光閃閃的《盛世蓮花》大型雕塑矗立在宛似蓮葉的三層紅色花崗巖基座上,舉國為之歡騰,世界為之矚目。這正是:濠江激蕩,盛世蓮開。映日紅艷,紫氣東來!
2014年12月20日,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習近平主席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頌揚澳門這朵祖國的美麗蓮花,并祝愿她綻放出更加絢麗、更加迷人的色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情系濠江,堅定不移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始終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作為,全力支持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澳門保持繁榮穩定指明了清晰方向、提供了不竭動力。
正如習主席祝愿的那樣,回歸祖國23年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在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帶領下,澳門社會各界人士齊心協力、團結奮斗,開創了澳門歷史上最好的發展局面,譜寫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華彩篇章。這23年,是澳門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時期,也是澳門同胞共享偉大祖國尊嚴和榮耀感最強的時期。
23歲,對一個人來說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現在,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澳門同胞大有可為。新征程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澳門內外環境新變化,廣大澳門同胞和社會各界人士站高望遠、居安思危,守正創新、務實有為,傳承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觀,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一定能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推動澳門特別行政區各項建設事業躍上新臺階,澳門與祖國內地同發展、共繁榮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作者 楊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