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多輪冷空氣自北向南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持續走低。與越來越冷的天氣相對應,各類防寒取暖用品的銷售越來越火熱。應用了石墨烯材料的電熱取暖器,在保暖的同時更加輕薄時尚的羽絨服,還有花樣繁多的智能保暖小家電……國產防寒取暖產品不斷創新,以更具科技感的新形象,為消費者帶來冬日中的溫暖。
電暖器用上新材料
電暖器是百姓冬季最常用的取暖設備之一。近段時間,不少國產家電品牌紛紛推出應用了石墨烯材料的新型電暖器,并聲稱其具有“導熱迅速”“快速升溫”“發熱均勻”等優勢。作為冬季消費市場的新寵,石墨烯電暖器是否真的具有更優越的取暖性能?
“石墨烯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種新型碳材料,它確實具有一些優異特性,在很多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朱彥武告訴記者,石墨烯材料能在取暖用品中被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極好的導電導熱性能,在輕薄的同時性質十分穩定,不容易被腐蝕。
據朱彥武介紹,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結構。如果將自然界存在的石墨一層層剝離成單層結構,就能得到石墨烯,1毫米厚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但是剝離過程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
這種科技含量十足、生產成本不低的新材料,此前更多是出現在航空航天、電子、新能源等高科技領域。但近年來,石墨烯迅速“走入尋常百姓家”,變得更“親民”了。記者搜索電商平臺發現,許多國產石墨烯電暖器的售價并不高,多則上千元、少則幾百元就可以買到一臺。這是為什么呢?
朱彥武說,影響石墨烯電暖器價格的因素其實比較復雜。除品牌、設計等成本外,具體到石墨烯組件上,一方面是所用石墨烯原材料的特征有差異,成本不同。另一方面是石墨烯在設備中以不同的作用方式出現,導致用量不同。比如有的電暖器是直接將石墨烯材料或者復合材料通電加熱,代替傳統電阻絲;有的則是仍用金屬絲來加熱,只是在散熱部位增加了石墨烯來加快熱量傳遞。
而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隨著中國石墨烯產業高速發展,石墨烯原材料的整體成本已經大幅下降。近年來,中國已成為全球石墨烯開發和產業化最活躍的國家之一,相關產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現在有些類型的石墨烯原材料,價格下降到了幾十萬元一噸,也就是幾角錢一克。像在電暖器這種小家電中用到的石墨烯,如果總量不需要太多的情況下,石墨烯相關的成本其實并不會太高。”朱彥武說。
專家同時提醒,在石墨烯電暖器“爆紅”背后,相關產業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朱彥武認為,目前此類產品還缺乏相應的標準,而一些小企業只是利用了這個概念,研發能力有待提升。接下來需要通過技術進步,更好地將石墨烯單層結構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楊全紅也在采訪中表示,石墨烯電暖器行業應在保質增效上下功夫。“目前來看,石墨烯電暖器的作用機制與傳統金屬電阻絲和其他碳材料取暖器沒有本質差別。如何優化石墨烯取暖裝置的結構,更好地發揮石墨烯取暖器高效、穩定發熱的優勢,并真正打造出屬于石墨烯的獨特品牌,做好可持續發展,是需要產業界和學術界協力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不僅僅是石墨烯取暖器,國內石墨烯產業整體發展都需要繼續朝著提質增速的方向努力。有專家指出,盡管當前市場對石墨烯期待很高,但國內石墨烯產業尚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在技術層面看,如何在石墨烯制備過程中提高材料的品質,保持不同批次材料品質的一致性并進一步降低相關成本,仍需不斷探索。
羽絨服有了新標準
每到冬季,羽絨服都是不少人的購物首選。記者在多個電商平臺看到,近一個多月來,不少國產品牌羽絨服的銷量持續增加。有些新款羽絨服在介紹頁面上特別標明了“符合新國標”。
原來,自2022年4月起,羽絨服裝新國標正式實施,全面代替2011年版的老國標。根據新的《羽絨服裝》標準,只有絨子含量不低于50%,才能稱為羽絨服。
“相比老國標,新國標最大的變化就是要求羽絨品質更好、防止跑毛能力更強、羽絨服更好洗。”據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羽絨服分會秘書長曹宗華介紹,羽絨服的保暖性能主要靠絨子實現。而老國標中的“含絨量”,既包括絨子,也包括從絨子上脫落下來的單根絨絲。但后者不僅保暖性差,且有鉆絨可能。“現在新國標只看絨子含量,消費者就能一目了然地了解羽絨服的保暖效果了。”
新標準背后,牽動的是千億元級別的市場。中國服裝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1年,中國羽絨服市場規模從767億元增長至1562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12.6%,高于整體服裝市場,預計2022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622億元。
“我國羽絨服市場消費基數大、保有量多、普及率高。”中國羽絨工業協會理事長姚小蔓表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羽絨及制品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中國具有資源、加工、價格及市場四大優勢。全球80%以上國外知名品牌的羽絨服裝、羽絨寢具在中國生產,加上自產自銷的成本優勢和廣闊的消費市場,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羽絨大國’。”
而新國標的實施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國產羽絨服整體品質,增強其市場競爭力。曹宗華認為,新國標在推動行業從低價競爭轉向高質量、高性價比競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國際上衡量羽絨品質的核心技術指標之一也是絨子含量,新國標有利于中國羽絨服同國際接軌,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
除了遵循新國標提升保暖性能,近年來,國產羽絨服在面料、剪裁、款式設計等方面同樣不斷尋求創新。特別是隨著國內冰雪產業規模的擴大,適合冰雪運動的羽絨服屢屢成為“爆款”。
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的相關研究報告顯示,近兩年,滑雪羽絨服消費異軍突起。2021年滑雪羽絨服成交額是2020年的4.7倍,針對戶外場景的極寒羽絨服成交額增長了178%。
據相關專業人士介紹,不同于日常穿著,適合冬季戶外運動的羽絨服需要在保暖的同時,兼顧排汗、透氣、防風等需求,從而保證能夠鎖住溫度,減少熱量流失。
某國產運動品牌在2022年秋季推出了一種“稀土保暖內里”羽絨服。據介紹,該款羽絨服以稀土紅外蓄熱劑為原料制備印花里布,稀土粒子可以吸收人體輻射出的遠紅外線,使面料與人體間形成熱循環效應,防止人體的熱量流失,從而抵御寒冷。此外,還有搭載了北斗定位芯片的羽絨服,可以連接智能手機,遇險時可以主動發射救援信號。而一款應用到航空科技的羽絨服,布料可實現自動溫度調節,高溫時能吸熱儲能,低溫時釋熱供暖,讓穿著者在戶外能始終保持舒適的體感溫度。
“消費場景的擴展為羽絨服行業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姚小蔓認為,通過聚焦細分領域、開發多樣產品,國內羽絨服生產企業正不斷優化產品質量,提升技術工藝和設計水平,從而加速了羽絨服行業的整體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暖經濟”玩出新花樣
語音操控升降的智能電暖桌;自動防止干燒的智能熱水袋;整夜恒溫的電熱毯;讓人隨時能喝到溫水的保溫茶杯墊……在取暖用品市場,各類產品不斷比拼創意,以新穎的設計、多樣的功能贏得消費者青睞,共同助推“暖經濟”的崛起。
“我這里前一陣受寒潮影響,降溫比較明顯,所以最近添置了好幾件取暖的小物件。”因工作調動,吉林省四平市市民沈成前不久搬到了湖北省武漢市居住。他告訴記者,現在家里沒有暖氣,自己還是有些不習慣,但好在有諸多取暖好物幫忙。
“像辦公室里比較冷,我就在網上買了一個可以加熱的桌墊,鋪在辦公桌上,這樣用電腦打字的時候就比較舒服了。還有一款智能電熱毯,我很喜歡用。它能通過手機調控溫度,還可以直接放進洗衣機里水洗,比傳統的電熱毯方便很多。”沈成說,“現在的國產取暖用品不僅種類繁多、應用場景豐富,而且很智能,比較實用,價格還不貴,我覺得很滿意。”
國產取暖設備不僅贏得國內消費者喜愛,也打開了全球市場。2022年下半年起,物美價廉的中國取暖用品熱銷歐美,空調、電熱水器、電熱毯等多項家電產品出口增長態勢迅猛。海關總署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1月到10月,中國電熱毯出口總量超過2400萬條,其中對美國出口電熱毯超過1270萬條,占出口總量的52%;對歐洲28個國家出口電熱毯超過535萬條,占出口總量的22%。
“暖經濟”成果背后,是中國相關制造產業的蓬勃發展。
湖南省婁底市多年來堅持做大做強電暖桌產業。目前,該市擁有電暖桌生產及配套企業百余家戶,年產電暖桌近60萬臺,產值近40億元。而且這里生產的電暖桌形式多樣,既有吃飯用的圓餐桌,也有茶幾、辦公桌、學生桌等,尤其適合在南方的冬季使用。一家人可以圍坐在電暖桌旁,聊天、看電視、聚餐。近兩年,隨著技術發展,當地企業還推出具有自動升降、音樂播放、智能語音控制等功能的電暖桌,受到市場歡迎。
浙江省慈溪市是全球取暖器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擁有超過2000家的各類家電整機企業,配套企業近萬家,產品涉及20多個系列、上千個品種。數據顯示,慈溪當地取暖器年產量超過2500萬臺,占全國總產量的30%以上。更具競爭優勢的是,在慈溪生產一臺取暖器可以“就地取材”,無論是開關還是暖氣片,都可在當地找到貨源。慈溪家電產業在模具設計制造、注塑噴涂、關鍵零部件、產品包裝材料、貨物運輸等方面都有完整配套。據寧波海關統計,2022年前三季度,慈溪取暖器出口額超過40億元,同比增長12.6%。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一直將家電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擁有美的、萬和、格蘭仕等眾多品牌。2022年下半年,產自順德的取暖設備同樣迎來銷售旺季。據海關統計,2022年6月至8月,佛山出口歐盟的電熱水器、電熱毯、電暖器等供暖設備9400多萬元,同比增長154.4%。
“國產取暖設備以實惠的價格、更多的功能,很好地契合了消費者的需求。不少海外進口商一直在追加暖風機、快熱爐等取暖類產品訂單。”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海外產品經理譚成波介紹,該公司新推出的一款暖風機,安裝了最新研發的節能發熱體,并配裝了一個相當于加濕器的組件,不僅提高了熱能轉化效率,還提升了加熱時的舒適度,成為近期銷量最好的產品之一。
“取暖器的熱銷與中國家電企業強大的制造能力密不可分。”賽迪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孫海堯指出,中國家電業在長期市場競爭中,形成了門類齊全、配套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領先的技術應用水平和巨大的消費市場為中國家電業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奠定了堅實基礎。(記者 李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