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視頻,觀看本期《每日一習話》)
習近平:今天的中國,是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蓬勃興起,沿海地區踴躍創新,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北振興蓄勢待發,邊疆地區興邊富民。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只要篤定信心、穩中求進,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
這段話出自2022年12月31日習近平主席發表的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
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且長期向好,這是我國經濟的基本面,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和優勢。過去三年,我國經濟發展有力有效應對了新冠疫情這一重大突發事件的沖擊,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15萬億元,占全球經濟比重達到18.5%,2022年預期可超過120萬億元。
當前,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我國經濟活力加速釋放有了更有利的條件。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元旦假期,全國交通、餐飲、娛樂、旅游、生活服務等行業逐步回暖。據初步分析,預計今年春運客流總量超20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99.5%,可望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七成。這些變化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國內市場的巨大需求潛力。
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還體現在國內城鄉與區域均衡發展的良好態勢上。東部沿海地區引領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東北、中西部與邊疆地區充分利用各自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積極承接東部成熟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發展水平,形成了由東至西、由城市至鄉村的梯度發展格局。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與吸收外資增速多年高于東部地區,為擴大內需、民營企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國際合作等拓展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持續高水平對外開放與改革創新是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重要標識。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貿易伙伴的貿易與投資往來不斷增長,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已成為外商投資興業、擴展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支撐。1至1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560.9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9.9%;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8.34萬億元,同比增長8.6%。在加大開放的同時,去年前11個月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2023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對此,我們要堅定信心,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努力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本期特約專家:馬光明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