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型健身房“暴雷”?近日,知名健身機構中健健身會員維權問題引起社會關注。春節后不少會員發現自己所在門店沒有正常營業,隨后,關于該機構倒閉跑路的傳聞引起會員恐慌,導致公安、人社部門介入。最后,該機構相關負責人出面回應,承諾會努力保障好員工和會員的合法權益,風波才得以平息。
個別健身機構的部分門店出現經營問題,暫時關閉,消費者本可心平氣和等待問題解決,為何不少會員的第一反應是“大事不妙”?健身俱樂部會員維權風波背后,是行業信任危機的深層次問題。國內傳統健身房普遍采取預付費模式,“賺用戶不來的錢”是其發展的底層邏輯。通過預售會員卡獲取現金流,不斷開新店,看似能夠循環往復,實則寅吃卯糧,無法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健身房跑路等行業負面信息頻頻傳出,對消費者信心造成強烈沖擊。
從市場前景看,健身房當然算得上是一門有“錢途”的好生意。健身賽道雖然起起伏伏,但始終受到資本關注。多項數據顯示,文體消費等領域熱度不斷攀升,市場持續回暖。具體到健身市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健身行業發展大有可為。
形勢越是趨好,行業越需重視發展質量。然而,個別機構對消費復蘇后的健身市場盲目樂觀,剛從危機中走出來,又吹響開疆拓土的號角,把融資資金一股腦投入新店建設上。不可否認,這幾年受疫情影響,不少機構退出,行業重新洗牌,有實力的企業此時選擇性地加大收購力度、重新布局,未嘗不是新機遇。但是,健身市場發展要想進入良性循環,邁上行穩致遠的康莊大道,行業就必須改變傳統模式,改變經營策略。只有穩扎穩打,重新建立起消費者的信任度、安全感,才能真正贏得市場、贏得未來。相比大建新店搶占市場,健身行業當前更需要的是沉下心來優化服務,用高質量發展來穩住用戶。
首先,要靠服務留住用戶。健身房屬于服務行業,其本質是堅持“用戶導向”,要緊緊圍繞用戶需求,把經營重心放在服務提質升級上。
其次,要靠數字化轉型提升用戶體驗。比如當下流行的互聯網健身房模式,實現用戶按次付費和場地自選。同時,身體數據、運動數據得以有效利用,還可以滿足社交需求,實現從線上到線下完整的服務閉環。沒有私教推銷,沒有巨額年卡,用戶對健身機構“跑路”的擔憂降低了,信任感也就提升了。
另外,還要積極探索多元業態。如今,體育消費已經從單一服務走向場景消費,健身俱樂部有望成為消費新入口,圍繞健身所需的運動補給和健身器械等周邊產品或將成為新的盈利點,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