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13日承認,烏克蘭軍隊炮彈消耗速度遠超西方國家炮彈生產速度,令北約國家庫存見底,軍工企業直呼吃不消。
承認“問題”
“烏克蘭眼下彈藥消耗速度是我們生產速度的好幾倍。這讓我們的國防工業承受壓力。”斯托爾滕貝格告訴媒體記者。
斯托爾滕貝格承認,北約對烏克蘭軍援正面臨一個“問題”:現階段,北約供應烏克蘭的大口徑炮彈生產時間從12個月增加到28個月,需要加快生產。
俄羅斯去年2月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西方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價值數以百億計美元的軍火。按照路透社報道說法,隨著對烏軍援不斷加碼,北約國家庫存慢慢耗盡,生產效率、生產速度和供應鏈人力等方面漏洞不斷暴露。
美國國務院數據顯示,近一年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1600枚“毒刺”單兵防空導彈、8500枚“標槍”單兵反坦克導彈。美國軍火商雷神技術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格雷格·海耶斯去年12月警告,這相當于“毒刺”13年的產量、“標槍”5年的產量;即便跟另一大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作,也只能每月生產400枚“標槍”。
法國內克斯特系統公司每年能夠生產數以萬計155毫米口徑炮彈,但法國軍方一名高級官員告訴法新社記者,這家軍工企業“幾乎已經達到產能上限”。
一名歐洲國家外交官說:“假如歐洲現在跟俄羅斯開戰,一些國家幾天之內就會打光所有彈藥。”
欲增庫存
俄烏沖突升級前,許多北約成員國彈藥庫存未能達到北約要求的下限,緣由是這些國家的官員認定,需要大規模炮戰的消耗戰早已成為“過去時”。
然而,俄烏雙方在烏克蘭的戰線長度以百公里計,炮兵成為主角,且俄軍炮兵在數量上占優勢。路透社報道,烏克蘭軍隊每天消耗多達1萬發各種口徑炮彈。
一名法國軍方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記者,去年7月,俄軍每天打出將近5萬發炮彈,烏軍只有大約6000發。8月底,烏軍在多條戰線發起反擊,彈藥需求大幅增加。隨著戰事持續,預計今年烏軍炮彈需求將越來越大。
北約定于本月14日至15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成員國防長會議。
路透社以一名北約官員為消息源報道,本次會議將討論提高彈藥庫存目標,相應地將要求一些成員國盡快達到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2%的目標。另一些成員國甚至主張進一步提高占比標準。
斯托爾滕貝格說,北約已經完成對成員國彈藥庫存摸底調查。如果北約要確保可持續地援助烏克蘭,就要增加彈藥供應。他說,俄軍正展開新的攻勢,試圖“以量補質”。“顯然,我們正處于一場后勤比賽中。彈藥、燃料、零部件等必須趕在俄羅斯能夠取得戰場主動權前運抵烏克蘭。”
愛沙尼亞智庫國際防務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伊萬·克雷什切說,在北約內部,波蘭、羅馬尼亞和波羅的海國家或許可以加快生產烏克蘭仍在使用的蘇制裝備適配彈藥,同時,北約正在從韓國、摩洛哥、約旦等國訂購彈藥。
“短期解決方案將不得不從國外尋找,”克雷什切說,“其他所有東西都會需要好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