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公開發布。這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發布的首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傳遞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春消息來到希望的田野,億萬農民動如脫兔般奮躍而上、開始新一年的耕耘,廣袤鄉村展現欣欣向榮新氣象。
促進農業高質高效。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樁樁件件都離不開農業發展。近年來,我國進一步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在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接下來,必須守牢“三農”基本盤,高質量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推進種業創新,推動科技裝備發展,讓農業越來越成為有奔頭、有前途的產業。
促進鄉村宜居宜業。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事關廣大農民的根本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截至目前,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已經超過73%,90%以上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收運處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廣大農村將越來越成為農民群眾樂享現代生活的幸福家園。
促進農民富裕富足。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過上好日子、富日子、體面生活,是千百年來中國農民最大的夢想。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33元,首次邁上2萬元臺階。新征程上,鼓起農民群眾的“錢袋子”,必須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同時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與財產性收入,讓農民增收的渠道更寬、動力更強,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當前,各地陸續進入春管春耕時節。種子、肥料備充足,技術、服務到田頭,“大鐵牛”“田保姆”來幫忙……牢記“國之大者”,從黃淮麥區到“天府糧倉”,從“南繁硅谷”到東北黑土地,在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的基礎上,各地區各部門也正在細化春季田管,確保春播面積,強化農資服務,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希望的田野上”,春意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