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3月8日發布《2022年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報告》認為,我國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構建經歷了由刑事規制到民事規制、由原則性規定到具體規則的發展過程。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民法典》為基礎,以《個人信息保護法》為核心,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數據安全法》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近年來,網信、公安、文旅、工信、市場監管等部門通過開展“凈網行動”、“清朗行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App安全認證等行動與活動,嚴厲打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的行為,為營造良好消費環境作出了貢獻。消費者協會通過調查監督、警示、約談、揭露批評等方式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特別是2014年以來,江蘇、廣東、重慶等地消協組織針對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的行為提起公益訴訟,積極打造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有效手段。
《報告》指出,2022年我國顯著提升了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在立法保護方面,個人信息、數據安全的法律保護體系更加完善,出臺了《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 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規定》《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政策規定。在司法保護方面,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有關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指導案例,公布了數件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典型案例,各級人民法院審理了大量相關的民、刑事案件;檢察機關充分發揮自身職能,提起多件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公益訴訟,有力地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在行政保護方面,延續統一管理、分工負責體制,各行政機關積極履職,嚴格執法,整治各類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的違法行為,打擊圍繞消費者個人信息形成的黑色產業鏈。2022年,全國公安機關深入推進“凈網2022”專項行動,截至年底共偵辦案件8.3萬起;2022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發布《關于開展數據安全管理認證工作的公告》,進一步推進網絡數據安全保護認證工作;工信部共發布《關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5批,并敦促相關企業完成整改要求。在社會保護方面,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各地消協組織高度重視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通過專項行動、公益訴訟、消費警示、約談經營者等多種方式加以推進。2022年1月,中消協發布《2021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針對消費者個人信息“裸奔”問題突出與消費者維權難進行話題梳理與熱點解讀,積極展開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宣傳工作,通過梳理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的主要場景以案釋法,提醒廣大消費者學法懂法用法、謹慎網絡授權,切實提高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報告》指出,當前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問題仍需引起社會各方高度重視,其問題主要表現在違反處理的必要性原則、違反個人信息處理質量原則、違反“告知-同意”規則、侵害個人信息權益的損害賠償范圍有待確定等方面。《報告》從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角度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再次啟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訂,完善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距離上次修訂至今已近10年,隨著近年來數字經濟的興起,作為規制個人信息集中收集與大數據產品集中應用的消費市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應當及時做出修訂,以回應黨的二十大對“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要求。二是總結司法經驗,針對責任界定、損害賠償等爭議問題及時出臺配套司法解釋,對法律的適用進行統一指導,推廣公益訴訟保護方式,鼓勵可以提起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訴訟的主體積極提起公益訴訟,從而在更大的規模上規范消費者個人信息處理行為,提高司法保護水平。三是加強行政治理,懲治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的違法行為。執法部門要處理好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提高執法能力,利用科技手段創新監管方式、加大監管力度、提高執法效率,并通過構建綠色溝通渠道,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四是強化社會共治,積極發揮消協組織作用,持續加強消費教育,提升消費者的自我保護能力,督促行業企業自律自治,共建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社會共治體系。(總臺央視記者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