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論壇》雜志網站3月9日刊登題為《中國的發展以人民的福祉為核心》的文章,文章作者為亞拉·維達爾。文章編譯如下:
人民是中國發展的中心。中國反復強調人民的福祉是國家發展的目標。
經濟發展碩果累累
在實踐中,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以年均6.2%的速度增長,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改善。
202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3%,達到創紀錄的121萬億元人民幣。2013-2021年期間,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38.6%。
各機構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具有可持續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早些時候更新了《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由4.4%調高至5.2%。
過去十年,中國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所有貧困縣和約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穩就業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脫貧勞動力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全年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達到3278萬人,比2021年底增加133萬人。
與此同時,2022年,脫貧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11元,增長7.5%,比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個百分點。十年來,中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億人。
得益于持續的經濟增長和穩定的就業,中國人民變得更加富裕。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0%。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番多。
緩和通脹改善民生
盡管通貨膨脹是全球許多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嚴重擔憂,但中國2022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在全球范圍內處于相對較低的增長水平,物價總水平持續平穩運行。
為保持物價總體平穩,中國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扎實做好穩生產、穩供給。
中國還通過增加供應來保持食品和能源市場的穩定。2022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8653萬噸,在極端天氣和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確保了又一年的糧食豐收。
今年兩會期間,中國公布了2023年主要發展目標,包括GDP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保持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愿景
大約十年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闡述中國對國際事務的看法時,首次提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此后,這一理念演變為具有全球意義的愿景,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認可和支持。
中國不僅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且付諸實踐。“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日益增加的合作表明中國將這一理念轉化為行動。
據中國外交部日前公布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一帶一路”倡議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了42萬個工作崗位,讓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
去年,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各國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立足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倡導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中國始終秉承任何人和國家都不可能孤立發展的理念,倡導開放型經濟,推動更加平衡、包容、可持續的增長,讓世界共享發展機遇。
為此,中國推出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平臺,并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
全球發展倡議通過勾勒出一個旨在促進世界更具包容性發展的藍圖獲得了國際認可。100多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支持該倡議,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