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綠色發展是我國發展的重大戰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是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
4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壩中心公園的植樹點,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并強調了全民義務植樹的重要意義。
回憶起參加植樹造林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說:“這是我擔任黨的總書記以來第十一次參加植樹活動,算上到中央工作以來參加的次數,已經十六次了,而且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間我都參加了植樹活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都會身體力行,拿起鐵鍬和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從率先垂范到強調加強生態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國土綠化事業,引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鍬鍬土,種下的既是樹苗,也是生態文明的希望;一桶桶水,澆灌的既是土壤,也是美麗中國的夢想。
“不可想象,沒有森林 地球和人類會是什么樣子”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不可想象,沒有森林,地球和人類會是什么樣子。”
2013年4月2日,在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畔植樹點,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森林的重要性。
當天,習近平總書記揮鍬鏟土、培實新土、提桶澆水,接連種下了白皮松、西府海棠、榆葉梅……如今,當年的植樹點已是一片紀念林,枝繁葉茂,生機盎然。總書記當年種下的白皮松小樹苗,如今已長成6米高的大樹。
北京園博園管理中心園林綠化部負責人李然說:“習近平總書記當時說,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我們落實總書記的囑托,持續植樹護林,生態有效改善,綠化覆蓋率達95%以上,園博園成為市民游客親近自然、打卡休閑的生態新去處。”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還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重要工程。
塞罕壩,這顆位于河北北部的“綠寶石”,半個世紀前還是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堅持植樹造林,澆灌出百萬畝人工林海,為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點贊林場建設者們“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4年后,總書記來到塞罕壩機械林場,走進林海深處考察時說:“我們建這片林,它的生態屏障作用,要永遠發揮下去。”
林草興則生態興。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海南考察。有一個關于樹的細節,令人印象深刻:習近平總書記途中下車,察看沿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并為他在2010年4月種下的一棵不老松施肥澆水。總書記叮囑當地負責同志,把生態保護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好。
十年樹木,聚木成林。綠色是美麗中國的底色,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成色。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今年3月,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布《2022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公布了一張“綠色成績單”:2022年,全國完成造林383萬公頃,種草改良321.4萬公頃,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84.73萬公頃。
截至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達24.02%,森林蓄積量達194.93億立方米,連續30多年保持森林面積、蓄積“雙增長”。
人們更真切地感受到天更藍、水更清。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6.5%,全國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7.9%。
“真正做到為人民種樹,為群眾造福”
植樹造林,惠及的是人,依靠的也是人。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之以恒開展國土綠化,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不刻意追求奇花異草、名貴樹木,真正做到為人民種樹,為群眾造福。
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關于如何種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具體細致的要求:
“從見縫插綠、建設每一塊綠地做起”
“發揚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精神,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
“人人出力,日積月累,讓我們美麗的祖國更加美麗”
…………
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植樹樹成林。在今年的植樹現場,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大家都行動起來,既在廣袤祖國大地上種下片片綠色,也在廣大人民心中播撒綠色種子,共同迎接希望的春天,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總書記強調,各地區各部門都要結合實際,組織開展義務植樹,要創新組織方式、豐富盡責形式,為廣大公眾參與義務植樹提供更多便利,實現“全年盡責、多樣盡責、方便盡責”。
樹木,也是“樹人”。
“你們每年植樹節都種樹嗎?”
“知不知道種的是什么樹啊?”
“平時都有什么體育活動?”
這是201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和在場學生們聊起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
聽孩子們說學校的足球比賽開幕了,總書記還饒有興致地問他們什么時候開始踢足球的。孩子們圍在總書記身邊,你一句我一句,聊得很開心。
說話間,總書記搬起一棵一人多高的海棠樹苗放入樹坑,兩個男孩上前扶著樹苗。
“樹斜了,要扶正一點。”總書記邊說邊把小樹苗扶正,讓孩子們填土。
“小心手啊。”“慢一點,慢一點,別鏟到腳。”看到孩子們動作不熟練,總書記關切地提醒,又手把手教給他們怎么拿鐵鍬、怎么拎水桶、怎樣培土圍堰。
2019年4月,在北京市通州區永順鎮的植樹點,習近平總書記囑咐孩子們:“以后經常來種樹!你們就像小樹苗一樣,祝你們茁壯成長!”“加強戶外運動、課外活動,‘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今年的植樹現場,總書記也是一邊勞動,一邊教孩子們種樹的方法,并與孩子們聊起學習生活情況,問他們對植物了解多少、現在作業多不多、課外輔導多不多……總書記叮囑孩子們,從小要熱愛勞動,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總書記強調,孩子教育,跟植樹一樣,一開始就要豎正,否則就會長歪。
植樹后,習近平總書記對在場的中小學生們說,等你們也成了父母輩了,也要讓你們的子女子孫繼續植樹,一代一代做下去,美麗中國就是這么建設出來的。
暖心話語,諄諄教誨,總書記給孩子們上了一堂堂生動的生態文明課,在“小樹苗”們的心里種下了愛樹護樹的種子。
今年3月12日是我國第45個植樹節,在全國各地,人們植綠護綠。
在浙江寧波,當地組織高三學生栽植“成長林”;在湖南郴州、湖北長陽等地,當地群眾根據不同石頭山的特點,科學搭配肥料配方,在石頭山上栽植新綠;海南三沙選擇種植成活率高的椰子、羊角樹、抗風桐等植物,為島礁添綠。
從一棵樹到一片林,一代又一代人植樹造林,步履不停。
“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 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
揮鍬植樹,推動綠色發展,著眼的不僅是美麗中國的愿景,更是人類共同的綠色夢想。
面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的危機和挑戰,中國提出倡議: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我們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
2020年秋天,中國向世界承諾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和吸碳器。就像銀行存儲現金一樣,森林可以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存儲二氧化碳。目前,全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92億噸。
在今年的植樹現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
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為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十年來,我國國土綠化取得歷史性成就,全國累計完成造林10.2億畝,人工林面積穩居世界第一。習近平總書記說,“地球綠化,改善全球氣候變化,中國功不可沒,中國人民功不可沒。”
植樹造林,種下新苗,也種下了未來與希望。
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擼起袖子加油干。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種樹做起,種出屬于大家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繪出美麗中國的更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