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時政要聞

總書記的“青年觀”

來源: 人民日報  姜 潔 楊 昊
2023-05-03 13:19:25
分享: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青年的奮斗目標和前行方向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億萬青年的寄語,也是青年人肩負的時代使命。

  “每年五四前后,這個時間我是留給青年人的”。重視青年、培養青年、愛護青年、矚望青年,始終貫穿于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深遠考慮,將青年工作放在黨和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去考量,把青年視作民族復興中不可或缺的先鋒力量,激勵廣大青年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

  點亮青春理想——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1985年冬天,時任福建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結識了就讀于廈門大學經濟系的張宏樑。

  那一年,習近平32歲,張宏樑21歲。當聽說經濟系開了《資本論》原著課程時,習近平同志仔細詢問:“學的是哪個版本?同學們都感興趣嗎?學起來是否吃力?知道為什么要開這門課嗎?”

  張宏樑十分驚訝:“您怎么對《資本論》這么熟悉?”

  習近平同志說,自己下鄉時在窯洞的煤油燈下通讀過三遍《資本論》,記了很多本筆記,還讀過幾種不同譯本,最喜歡廈大老師郭大力、王亞南的譯本。

  習近平同志還分享了自己的研讀體會:“學原理、讀原著是接觸馬克思主義的最佳方式,也是學習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最有效的方式。”“要反復讀,用心讀,要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

  通過自己思考、認識得出的結論,就會堅定不移。

  “那時候,我讀了一些馬列著作。15歲的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在讀書過程中通過不斷重新審視,達到否定之否定、溫故而知新,慢慢覺得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中國共產黨領導確實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我們走的社會主義道路確實是一條必由之路。”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和北京大學青年學生交流讀書心得。

  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必須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2011年1月22日,白雪皚皚的吉林大學校園里,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看望了寒假留校學生,并參加了大學生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研究會的學習討論。他希望同學們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當時只有25歲的孫瑜,在之后的學習中,對習近平同志的寄語有了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如果我們能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真正領悟這些基本道理,就會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會有科學的信仰,會有明確的方向。”

  讓真理的甜味沁入心田,需要一批講好真理故事的傳播者。

  100多年前,陳望道翻譯了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而今,沿著老校長的足跡,復旦大學“星火”黨員志愿者隊繼續講述著理想信念的故事。

  “你們積極宣講老校長陳望道同志追尋真理的故事,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希望你們堅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勉勵他們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在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寄予厚望:“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見字如面。習近平總書記就像一位和藹可親的學長,以積淀豐富的人生閱歷引導青年,以樸素深沉的家國情懷感染青年。

  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

  一個樸素的常識,也是一個深刻的道理。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習近平總書記用這個比喻強調,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指出廣大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

  當時作為大一新生代表參加座談會的鄒瑞陽說,“總書記送給青年‘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八字箴言,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即使起于三寸之坎,萬仞深井亦可鑿成。這八個字,我用大學四年時間去認真領悟和踐行。”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中國共產黨是先鋒隊,共青團是突擊隊,少先隊是預備隊。入隊、入團、入黨,是青年追求政治進步的‘人生三部曲’。中國共產黨始終向青年敞開大門,熱情歡迎青年源源不斷成為黨的新鮮血液。”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角度出發,要求推動黨、團、隊育人鏈條相銜接、相貫通。

  一句句殷切囑托、一份份執著牽掛、一件件煙火小事,匯聚成至深、至濃、至熱的人民情懷。為了青年的成長成才,總書記一往無前以赴之,夙興夜寐以求之,不遺余力以成之。

  激昂奮斗旋律——

  “只有進行了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奮斗,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

  同人民一起奮斗,青春才能亮麗;同人民一起前進,青春才能昂揚;同人民一起夢想,青春才能無悔。

  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腳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總書記的肺腑之言,也恰是他用奮斗書寫激昂青春的生動寫照。

  青年習近平擔任過駐隊社教干部、梁家河村黨支部書記,他坦言:“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

  1973年,20歲的習近平同志被委派到趙家河“蹲點”,白天,他既是宣講文件、帶頭抓生產的領導,也是抄起鐵鍬親自打壩植樹的壯勞力;晚上,他是點起油燈教社員寫名字的夜校老師。

  在梁家河,面臨吃水困難,習近平同志帶領村民打井;大隊鐮刀、鋤頭等勞動工具不足,他就興辦鐵業社;耕地不夠,他就帶大家打壩地;陸續辦起來的還有縫紉社、磨坊、代銷店……

  “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辦,而且都辦得轟轟烈烈。”梁家河的村民講,“近平不搞形式主義,而是立志辦大事,要給群眾做實實在在的事情。”

  精神之光,穿越時空。新時代中國青年把基層作為最好的課堂,把實踐作為最好的老師,將個人奮斗的“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大藍圖”,將自己對中國夢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邊實事,在磨礪中長才干、壯筋骨。

  “青年突擊隊”,一個響亮有力的名字。每當關鍵時刻,每逢急難險重任務,總有這樣一群青年,他們不畏難、不懼苦,挺身而出、沖鋒在前。

  為解決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上世紀60年代,河南安陽林縣(今林州市)人民耗時近10年修建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紅旗渠修建過程中,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歷時1年5個月的奮戰,將地勢險要、石質堅硬的巖壁鑿通,這個輸水隧洞被命名為青年洞。

  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林州市紅旗渠青年洞考察時強調,“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羅陽,時任殲—15艦載機研制現場總指揮、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敬業篤責,夙夜在公,2012年11月25日不幸因公殉職。

  習近平總書記對羅陽同志因公殉職一事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羅陽同志優秀品質和可貴精神。

  以羅陽名字命名的“羅陽青年突擊隊”得到航空工業青年們的熱烈響應。2013年6月8日,沈飛第一批“羅陽青年突擊隊”成立。自此,航空工業累計有37萬人次青年參與其中。他們擎起航空報國的旗幟,奮戰在產品生產、技術研發最前沿。哪里有急難險重任務,“羅陽青年突擊隊”就出現在哪里。

  “你們以羅陽同志為榜樣,扎根航空裝備研制一線,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攜手拼搏奉獻,這種團結奮斗的精神非常可貴。”

  2022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的隊員們回信,鼓勵他們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珍貴的回信讓20萬航空青年乃至40萬航空人倍感振奮。”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首席技能專家、首批“羅陽青年突擊隊”成員方文墨說,“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把青春奉獻給祖國的藍天。”

  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

  “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村去,很好!”

  今年全國兩會,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勉勵返鄉創業的全國人大代表、80后“新農人”魏巧。

  “我們現在種植了2萬多畝水稻,畝產達1100斤,通過數字化管理,大大提高勞動效率,還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

  “2萬多畝,在南方面積是不小的。這樣機械可以施展,可以搞現代設施農業。”總書記對魏巧返鄉創業的舉動很認可。

  “農業專家的成果就是要體現在廣闊的土地上”。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鎮江考察時說的這句話,點燃了魏巧回鄉務農的熱情。一個是土壤學碩士、一個是農學博士,魏巧和丈夫毅然辭去了中科院和北京大學的工作,返鄉務農。

  “我就想啊,今后我們的青年一代,我們的知識分子、專家們,雙向發力。一方面城鎮化的潛力還很大,對‘新市民’也要完善政策導向;另一方面鄉村振興,需要大量的人才、勞動力。這個領域,面臨農業現代化的資源要素如何優化的問題,知識、優質勞動力怎么到農村去,國家和各級政府也要有一些政策和導向支持。”

  總書記的話句句說到“新農人”的心坎里,給了魏巧莫大鼓舞,“希望自己可以帶動更多青年人扎根‘三農’一線,為建設農業強國出力”。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一面五星紅旗在100多位普通中國人手中傳遞。85后“快遞小哥”劉闊就是其中一個。

  2019年春節前夕,北京前門石頭胡同快遞站點,劉闊和同事們遇到了前來看望他們的習近平總書記。

  聽說大家年三十才能回家,總書記說,“快遞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貪黑、風雨無阻,越是節假日越忙碌,像勤勞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勞動者,為大家生活帶來了便利。

  “這幾年,我一直牢記著總書記的話,努力做一只勤勞的小蜜蜂。”從那以后,劉闊更加努力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進行了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在工廠車間一線,青年工人苦練本領、精益求精,擰好每個螺絲、焊好每個接頭,爭當“青年崗位能手”,讓“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在田間地頭,青年農民精耕細作,用科學技術為糧食增產、為土地增效,努力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快遞小哥、外賣騎手風里來、雨里去,為千家萬戶傳遞幸福與溫暖;

  …………

  這些在不同領域努力奔跑、勇敢追夢的青年,都是新時代激揚青春、砥礪奮斗的代表。他們用個人鮮活的青春夢想,匯成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宏大敘事,書寫奮斗青春的主旋律。

  澎湃創新動力——

  “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青年是常為新的,最具創新熱情,最具創新動力。

  2022年5月10日8時54分,天舟四號成功對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開啟了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序幕。

  此時,距離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回信剛剛過去8天。該團隊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向祖國報捷。

  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的消息,令身在陜北梁家河的青年習近平十分激動。

  多年以后回顧起這個情景,習近平總書記仍然感慨: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類的探索精神是偉大的。

  “廣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創新創造。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參加“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主題團日活動,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

  9年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代表該集團8萬青年匯報9年來勇挑重擔推動航天科技發展的情況,表達了為建設航天強國攜手奮斗的堅定決心。

  “讀了來信,我想起了9年前在你們那里同青年科研人員交流的情景。9年來,從天宮、北斗、嫦娥到天和、天問、羲和,中國航天不斷創造新的歷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擔重任,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勉勵廣大航天青年勇于創新突破,在逐夢太空的征途上發出青春的奪目光彩。

  寫給青春的信件跨越山海,溫暖人心、催人奮進。

  在許多場合,習近平總書記都勉勵和支持青年勇于創新創造,為廣大青年把握機遇、勇擔使命指明了方向——

  “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志,為了創新創造而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要勇于創新,深刻理解把握時代潮流和國家需要,敢為人先、敢于突破,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

  “廣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樹立科學精神、培養創新思維、挖掘創新潛能、提高創新能力,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超越。”

  …………

  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青年一代不斷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服務人民,奮力走在創新創業的前列。

  “合肥這個地方是‘養人’的,培養出了這么多優秀人才,是創新的天地。”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中國科技大學考察,鏗鏘有力的話語鼓舞著在場的青年。

  “總書記和年輕科研人員們一一握手,勉勵我們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都備受鼓舞。”在多波段脈沖單自旋磁共振譜儀前,中國科大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王鵬飛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當時,這臺儀器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領先,不過很多部件仍依賴進口。

  “我們的信念是——如果一個方向上沒有相應的科學儀器,我們就把它做出來。”王鵬飛說。7年來,該實驗室團隊開展了關鍵部件和關鍵技術的攻關,部分核心零部件已經能夠實現自主研制。

  正是靠著這股不服輸的干勁,7年來,中國科大重大原創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學校主導或參與了“嫦娥”攬月、“墨子”升空、“天問”探火等多項“大國重器”研究,“祖沖之號”“九章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研制成功。

  “我們要用欣賞和贊許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創新創造,積極支持他們在人生中出彩,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績點贊、喝彩”。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鼓勵下,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敢于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業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淬煉斗爭精神——

  “要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模范,帶頭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頭硬”

  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紅色基因中本身蘊含著中國青年勇于擔當、敢于斗爭的精神品質。

  山河為證,歲月為名。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的斗爭品格與中華民族的奮斗精神薈萃交融,淬煉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強大精神力量。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斗爭精神,體現在與困難角力、與阻力對壘,戰風斗雨、闖關奪隘,克服不利條件去爭取勝利,把“不可能”變成“一定能”。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成長的道路不會總是鮮花鋪路。

  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

  去起糞就得把鞋子脫了,把褲腿挽起來,光著腳跳進去用鐵鍬一鍬一鍬往上起,冰碴把腿和腳劃出一道道血印子……和青年朋友談心時,習近平同志常用親身經歷勉勵青年。

  不到16歲就下鄉,種地、打壩、挑糞,什么活都干過,什么苦都吃過,而且一干就是7年,先后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青年習近平不以為苦,甚至把“自找苦吃”當作對自己的首要要求,在艱苦奮斗中苦練本領、砥礪思想。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青年們擁有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成為當代中國青年發自內心的最強音。”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戍邊烈士陳祥榕的深情告白。

  青春的火焰蓬勃燃燒,只因心底對祖國至濃至烈的愛。

  雙目失明的排雷英雄杜富國,每當聽到國歌軍歌,依然會舉起失去手掌的胳膊,行一個莊嚴的軍禮;巍巍喀喇昆侖高原,邊防團長祁發寶張開雙臂,將自己站成祖國的界碑;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為祖國戰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在強軍事業中綻放青春夢想”“要堅持練兵備戰,在提高本領、砥礪血性上下功夫”“軍人必須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為祖國,不懼生與死的考驗、不顧血與火的磨難,許許多多無怨無悔、傾情奉獻的解放軍戰士牢記習主席的殷殷囑托,用青春乃至生命筑起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

  “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斗風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能充滿活力、充滿后勁、充滿希望。”總書記對青年人滿懷信心。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參加武漢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們有一句話感動了中國:“2003年非典的時候你們保護了我們,今天輪到我們來保護你們了。”

  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北醫三院分隊137人中,有75名90后,20名90后黨員。90后王奔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在武漢的兩個多月里,臨時黨支部黨員人數發展到了60多名,這也讓王奔更加堅定了當初的選擇——“沖鋒到前線,青年黨員就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當看到新聞報道說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王奔和隊友們“想寫一封信表達90后戰疫的決心,也可以去鼓勵其他年輕人”。

  “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2020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在信中,總書記充分肯定廣大青年在疫情防控斗爭中“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鼓舞和激勵他們“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收到回信,已是深夜。結束了一天支援任務的王奔睡意全無:“回信的內容字字句句都有力量,這是對90后的肯定,非常驕傲!”

  “最重要的不是‘幾零后’,而是‘努力后’‘奮斗后’,能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能為國家作貢獻、為人民服務,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途徑。”王奔說。

  青年們披上“紅馬甲”、穿上“白大褂”,挺身而出奮戰在抗疫一線,這些閃閃發光的青春力量,凝聚成大愛,讓無數人“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抗疫一線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驗人。”在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考察,聽完社區志愿者謝小玉的工作匯報后,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說。

  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汗水灑在艱苦創業的舞臺;年輕的航天團隊逐夢星辰大海,助力我國航天事業實現一個又一個突破;在北京冬奧賽場上,運動員不畏強手、頑強拼搏、為國爭光,創造了我國參加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歷史最好成績……

  “要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模范,帶頭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頭硬”。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自覺加強斗爭歷練,在斗爭中學會斗爭,在斗爭中成長提高,才能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

  “領導干部要有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對潛在的風險有科學預判,知道風險在哪里,表現形式是什么,發展趨勢會怎樣,該斗爭的就要斗爭。”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導。

  實踐表明,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勢嚴峻、情況復雜的時候,越能練膽魄、磨意志、長才干。廣大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主動投身到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去,多經歷“風吹浪打”,多捧“燙手山芋”,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在矛盾沖突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斗爭,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時間之河奔騰不息。越來越多青年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向著既定目標奮勇前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

  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既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同樣是當代中國青年所處的時代方位。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民族復興的時間坐標上端詳青年一代之于國家和民族的意義:

  “實現中國夢是一場歷史接力賽,當代青年要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青年猶如大地上茁壯成長的小樹,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撐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陽,不斷積聚著能量,總有一刻會把光和熱灑滿大地。黨和國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接近。你們年輕人,處于一個偉大的時代,有著這么偉大的目標,生逢其時,為之奮斗吧!看你們的了!”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擊鼓催征,時不我待。新時代新征程,億萬青年牢記囑托,放飛夢想,必將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

關鍵詞:習近平,“青年觀”責任編輯: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