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速讀中國

這個特別的“100號”,成了上海的“科創搖籃”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2023-05-17 10:59:14
分享:

  如果有心去查詢泰坦科技、米哈游、無他相機等耳熟能詳的上海創新型企業,會不經意發現他們的注冊地都是:上海市徐匯區欽州路100號。這一“神秘”的地址,是全國第二家、上海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所在地。

  雖只有兩棟不起眼的樓,這里卻是國家級孵化器,已孵化出累計千億元產值企業,被不少創業青年戲稱為“科創產房”。從這里出發,上海致力于為每個環節的經營主任量身打造孵化領域的“補給站”,形成“熱帶雨林”式的創新生態,助力一代代上海青年投身“全過程創新”的接力賽。

  “低調”小樓點燃科創“星星之火”

  位于上海市徐匯區欽州路100號的科技創業中心,隱藏在道路旁的兩幢樓別看顯得低調,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在周圍方興未艾之時,這里已是當時“最摩登的孵化器”,為上海科技創新孵化事業點燃了星星之火。

  現在走進科創中心的綜合辦公室,這里仍舊保留著“復古裝修風”,歷史感撲面而來。“我們從事科技企業孵化培育已三十多年,自己辦公的二層樓面一直沒有翻新。”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企業服務部門負責人戚秀忠介紹。

  為企業提供的辦公環境和公共空間卻一直在持續投錢。明亮寬敞且比周邊的租金優惠很多,為很多初創公司節約了成本。作為政府機構,這里還一直提供專業權威科技創新政策解讀、項目申報輔導、創業導師工作室、創業者社區分享前沿技術等各類服務,月月有話題、周周有活動、天天有資訊。

  以這棟樓為起點,東方財富網創始人其實、泰坦科技創始人謝應波、米哈游創始人劉偉等青年走進創業大潮,成為新生代創新的“弄潮兒”。

  2007年,26歲的謝應波走進這里,獲得了最初的3張免費辦公桌,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分基金的20萬元,是他的第一筆“啟動資金”。“當時很值錢,創業失敗不用還,創業成功只需還本金。”謝應波說,創業初期用各種辦法節約經營成本,創業中心提供半年免租期、水電費免單、免費財務服務,實驗儀器、設備都是租的,吃飯住宿還在學校里,所有創業資金都投入到研發中。從這里啟航的泰坦科技,如今已成長為年營業收入20余億元、市值過百億元的科創板“科學服務第一股”,為眾多中國實驗室提供設備耗材“交鑰匙”工程。

  “創業一開始真的什么都不懂,連原料怎么買、專利書怎么寫也不知道,當時我們第一個專利就誕生在這里。”上海東升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小群感慨,現在公司已經擁有300多項專利。

  欽州路100號,是上海不少創業者懷揣夢想、勇毅前行的起點。米哈游漸漸發展壯大后,租下了1號樓11層的數間辦公室,如今已發展成為年營業收入達數百億元的“巨無霸”;劉偉的同學吳昊,在劉偉的介紹下入駐,開啟創業,推出無他相機App,實現總用戶超2億;在11層一間80多平方米的聯合孵化空間里,創業火種又薪火相傳,吳昊以“大手牽小手”方式支持著創業公司游灝網絡。

  很多創業公司從幾張免費辦公桌開始,到月租幾千元的一間辦公室,逐步發展到一層樓面,再壯大到一家創新型企業,“我們一直說厚植創新創業的土壤,不以盈利為目的,給這些創業‘小芽’提供試錯空間,為企業一路成長提供政策、資金、服務等各類養分,滋養他們一路發芽壯大,這是一代又一代孵化人的初心。”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主任黃麗宏說。

  為創新全環節建好“補給站”

  “當年中心剛成立時,大家對‘孵化器是什么’不了解,還有不少人來問,這里是不是孵小雞的地方。”黃麗宏說,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成立于1988年,是上海市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隨著2000年世界孵化器大會在上海舉辦,孵化理念在全國傳播,上海孵化器數量逐步增長、主體日益多元,如今已有500余家,孵化的星星之火已經燎原。

  作為上海孵化器的“鼻祖”,欽州路100號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能級:首提“創業導師”工作制,創業導師免費輔導讓企業少走彎路;聯合創新孵化,讓“學長”拉著“學弟學妹”一起成長;“創100+創享咖啡”主題沙龍,分享前沿技術、行業痛點、研發經驗,增進行業交流;走出去提供“一站式”政策宣講,為企業將扶持政策送上門……

  “但有一點是一直堅守的:公益性。比如說我們已經連續舉辦兩期的‘創100+’創業訓練營,讓‘優秀畢業生’反哺在孵企業,共同為早期創業者免費培訓3個月,為創業項目客戶提供市場驗證的機會。”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副主任張國忠說。

  科技創新要做時間的朋友,沒有什么“立等可取”。在一段段長跑中,上海致力于讓扶持政策由“碎片化”向“系統化”轉變,在科技創新的每一段,為經營主任“接力式”建好服務“補給站”。

  黃浦江畔,楊浦濱江,一條科技創新帶正沿著15.5公里長的城市“秀帶”徐徐鋪開,8000多家科技企業聚此創新創業。前不久,一筆來自楊浦區“星火燎原”計劃的100萬元引導資金解了明格公司的燃眉之急。“這有助于企業未來持續融資和市場開拓。”明格創始人鄧寅暉說。“星火燎原”,是楊浦區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的新舉措。

  “我們致力于打造熱帶雨林式的創新生態、做足創新配套,把最好的資源配給最有潛力的科創企業,讓資本敢投、企業敢闖。”楊浦區委書記、區長薛侃說。

  讓青年走上全過程創新“快車道”

  上海市科委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2.2萬家,同比增長10%,科創板上市企業81家,位列全國第二,募集資金金額居全國第一。近兩年全球創投行業整體下行,上海實現科創企業穩步增長,和數百家科創孵化器緊密相連。

  經過三十多年的蓬勃發展,上海已有各類創新創業載體超過500家,如同一個個“科創花園”,為科技創業者提供資金、政策、技術、人才、平臺等“營養元素”。數據顯示,上海科創板上市企業中,有1/3是從孵化載體中培育出來的企業。

  上海如何在人才、產業、科創等領域為創業創新青年提供更好的環境?上海市科委主任駱大進說,政府推動科技創新工作,需要的是優化全鏈條管理、促進全鏈條加速、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科技部門則“梯隊”定制,為32歲以下嶄露頭角的優秀青年匹配“啟明星培育(揚帆專項)”項目,為35歲以下脫穎而出的杰出青年打造“啟明星計劃”等。

  上海要建設成為青年發展型城市,要成為青年創新創業熱土。每年,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主辦的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是青年創新創業人才交流碰撞、“吐槽”提升的大舞臺。“比較容易找到國際化人才”“真正踐行無事不擾、有事必應”“希望新賽道能為創業青年開放更多場景”……他們從種子出發,最終發芽、成長、結果。

  5月20日,以“未來產業引領未來”為主題的第四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即將舉行。2023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創業先鋒(U45創先鋒)十強、上海創新創業年度十大案例、上海創新創業十大研修營、上海創新創業數字地圖“1.0”版……論壇將進行多項創新發布,以“闖上海創巔峰”為旗幟,凝聚青年力量,聚焦“3+6”重點產業體系、四大新賽道和未來健康、未來智能等五大未來產業。

  薪火傳承,生生不息。謝應波在欽州路100號1110房間保留了一個“火種”,和其他畢業企業一起加入聯合創新孵化空間。一批批新賽道的青年,從這里出發,不斷入駐這座青年人的筑夢之地、圓夢之城。(記者 周琳 董雪)

關鍵詞:上海,“100號”,“科創搖籃”責任編輯: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