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023年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產銷對接會在北京閉幕,集中展示了來自全國832個脫貧縣的名優“土特產”。
此次產銷對接會以“發揮‘832平臺’產銷對接作用,做好脫貧地區‘土特產’文章”為主題,由供銷合作總社主辦,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協辦。在3天的時間里,線下會場匯聚了來自832個脫貧縣的1300多家供應商,帶來2萬多款脫貧地區“土特產”,現場和意向訂單金額超過1億元。由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的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即“832平臺”于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線運營,主要服務全國832個脫貧縣,助推當地優質農副產品和“土特產”融入全國大市場。
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負責人 劉國生:“832平臺”具有鮮明的政策屬性、幫扶屬性和公益屬性,對所有的入駐供應商都不收取入場費和交易服務費。“832平臺”截止到目前,上線的產品有30多萬款,入駐的供應商超過了兩萬多家,累計成交額突破了360億元。
“土特產”出村進城:“土特產”如何走出大山?
兩萬多種“土特產”進京展示,現場有多熱鬧?“土特產”走向市場,又要跨越多少關口?來看記者的報道。
東北盤錦大米、江西贛南臍橙、湘西莓茶……在產銷對接會現場,這些來自脫貧地區的“土特產”吸引了不少來逛展的北京市民。
這種看起來像草,其實叫作莓茶的土特產,集中生長在我國北緯30度沿線地區,種植歷史超過千年。在湖南永順當地人眼中,莓茶雖是個好東西,但走出大山卻不容易。
湖南省永順縣消費幫扶負責人 農業農村部下派干部 丁瑞強:“養在深閨人未知”,莓茶只是在武陵山區生產,銷售覆蓋面也不是很大。
湖南省永順縣莓茶種植大戶 彭發明:那吃過很多苦頭,為什么這幾年莓茶才搞起來?所以要突破需要政府支持。
記者了解到,當地政府把莓茶納入全縣綠色產業發展規劃,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在政策保障、種植加工、示范培育、品牌建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今年全縣莓茶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干茶產量超過2500噸。產量和規模上來了,怎么賣出去又成了頭疼事兒。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這里是永順當地的一個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很多“土特產”都通過“832平臺”走出大山,擺上貨架的產品都要嚴格符合五優標準,即優質、優價、優服務,特別是優配送、優售后。
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湖南省供銷合作社與“832平臺”聯合,組成電商幫扶隊,下沉到一線,面對面指導當地70家種植大戶和供應商戶,進駐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
在“832平臺”的帶動下,包括永順莓茶在內的更多永順農產品和“土特產”走出大山。
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負責人 劉國生:我們不光要搭建一個產銷的通道,更要注重培育和提升脫貧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質量、價格、服務方面的市場競爭力,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土特產”出村進城:整合快遞資源 助力土特產進城
暢通“土特產”進城的渠道,還需要補齊農村物流的短板。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各地正在推廣建設縣鄉村物流“一張網”,以集采、集配為核心,探索“土特產”出山進城的新途徑。
直播間賣貨、快遞員上門、物流點發送、48小時送達,這樣的“農貨出山”快捷模式讓王春娥干起活來很帶勁兒。但這事兒擱在一年多前,她要自己租車把藍莓運到物流基地,來回折騰不少時間,客戶也嫌收貨慢。近幾年,國內多家快遞公司的快遞網點也延伸到農村,但由于一些村鎮快遞單量不多,讓很多快遞公司的鄉鎮網點經營難以持續。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縣域集采集配中心,大力發展共同配送新模式,這給黃梅縣政府解決農產品外運難題提供了可行之道。
湖北省黃梅縣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 吳愛民:我們化零為整,把分散的農村快遞網點進行了全面整合,實行同倉共配,全縣建設了15個鎮級電商物流運營中心、435個村級快遞驛站,降低了物流成本。
化零為整,抱團發展,多家快遞公司以入股方式,把鄉鎮快遞業務統一到一家快遞公司來運營,專車統一配送,農村快遞立即提速,這讓全縣400多個村的村民們都能及時收發快遞了。
黃梅縣停前鎮童寨村農民主播 王春娥:48小時之內到貨,非常新鮮的。
湖北黃梅集采集配運營中心負責人 陳愛松:現在的藍莓每天都有5000多件發出去,解決了農產品上行最先一公里配送難、配送慢、配送貴的問題。
快遞進村的變化不只這些,當地政府投資1.75億元建設的新型物流園、新購置的機器人分揀線將于今年11月投運,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出村進城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