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變成加氣砌塊,鋁灰變成煉鋼脫氧劑,“陰陽棚”高效利用農業用地……無論是理念還是實踐,在信發集團,總有一種創新讓人眼前一亮。
如果把視野放寬,這樣的創新,在信發集團所在的聊城,并不稀奇。這些年,聊城緊緊錨定科技創新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主引擎”作用,加大研發投入,壯大創新主體規模,2022年,全市研發強度超過3%,超過同年全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的2.5%。
結出豐碩果實的,一定是肥沃的土壤。企業綠色發展的背后,少不了地方動能轉換的決心以及強力引導和支持。聊城市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優勢產業、聚力發展新興產業。2022年,聊城市上榜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今年1-4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9.3%,分別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5.7個百分點;滾動實施455個投資500萬以上的工業技改項目,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4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名。聊城產業集群效益提升明顯、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實施,僅靠企業和企業家是“孤掌難鳴”,必須有全域的系統思維和通盤布局。聊城探索“綠色診斷+改造提升+示范創建”的建設模式,在全省率先開展工業綠色診斷,近一年來,通過綠色診斷提出診斷建議113條,挖掘綠色化改造項目84個,項目實施后年可節約標煤2.79萬噸,減少碳排放約3.07萬噸。聊城目前推動形成“產品—工廠—園區—供應鏈”的綠色制造體系,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1家、省級12家。聊城還深化資源綜合利用,推廣節能節水、資源利用等技術183項,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超9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除赤泥外)達到98%以上。
從更宏闊視野看,信發變綠記,是新時代山東乃至中國十年綠色發展的縮影。
——十年來,山東實施兩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深入推進產業、能源、交通運輸、農業投入和用地結構調整。十年來,全省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2%,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13.8%,節能減排目標全面完成,實現增項目增生產、不增排放不增污染。山東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十年來,中國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綠色越來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山東和中國生態之變,匯成了信發集團轉型升級強有力的外部勢能。越來越多企業從中校準方向,汲取能量,煥發動力。 扎根于這片土地上,相信還會生長出更多的信發集團,結出更豐碩的綠色發展果實。(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