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聯合國人居大會6月5日至9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大會主題為“通過包容和有效的多邊主義實現可持續的城市未來:在全球危機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重點關注普及可負擔住房、城市氣候行動、城市危機應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本地化與多層次治理、財政與繁榮等議題。來自137個國家和地區的3416名代表出席大會,另有1000名代表線上參會。
與會代表紛紛呼吁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攜手應對全球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中方分享了推動城鄉可持續發展和改善人居環境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引發各方關注與好評。很多代表表示,中方經驗值得學習借鑒,期待與中國加強相關領域合作。
采取多邊行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人居大會是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人居署)最高管理機構,也是全球有關可持續人類居住和城鎮化的最高決策機構。聯合國人居大會每4年召開一屆,首屆大會于2019年5月在內羅畢召開。
在本屆大會開幕式上,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邁穆娜·穆赫德·謝里夫表示,當今世界正面臨多重危機,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進一步加劇國家與地區間的不平等,全球約有30億人面臨住房短缺問題。聯合國人居署為此已將適足住房、氣候適應、可持續發展目標本地化、更好的城市危機管理列為工作優先事項。謝里夫強調,擺在人類面前的挑戰巨大,帶來積極和變革性影響的唯一途徑不是單打獨斗,而是采取多邊行動。
“我們必須要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巴黎協定》設想的未來而奮斗。”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視頻致辭中說,2030年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程已經過半,但全球仍然危機四伏,不平等正在加劇,全球氣溫上升帶來災難性影響,新冠疫情阻礙減貧進程等。要改變這一切,城市將是關鍵的戰場,同時需要恢復活力和更具包容性的多邊主義幫助城市發揮作用。他呼吁各方攜手實現可持續的城市未來,建設和平、繁榮和健康的世界。
大會審查了《新城市議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執行進展,審議世界城市論壇報告,展開會議特別主題對話,并討論人居署新一期戰略計劃。大會通過了10項決議、5項程序性決定和一項部長級宣言,涵蓋智慧城市建設、非正規住區和貧民窟改造、加強城市化與氣候變化適應力的聯系、可持續發展目標本地化、城市規劃和可持續基礎設施、建立人類住區復原力框架等內容。
積極打造多元合作和知識分享平臺
北京百灣家園公租房項目、廣州沙面歷史文化街區項目、重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大會期間,聯合國人居署與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了世界城市日十周年主題展。展覽通過公共產品和合作成果以及全球可持續發展實踐案例,展示了世界城市日平臺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
“中國分享的經驗值得學習。”哥斯達黎加普里斯卡爾市市長伊麗絲·赫雷拉認為,上海等中國城市所做的創新工作有助于哥斯達黎加應對當前挑戰,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如何在碳減排的同時保障能源安全并實現經濟增長,中國多年來取得的成就給出了答案。”肯尼亞土地、房屋和城市發展部官員薩拉·馬薩基表示,以中企承建的肯尼亞內羅畢快速路項目為例,它助力改善當地交通擁堵狀況、減少車輛油耗和尾氣排放,“體現了綠色低碳理念”。
大會期間,還舉辦了以“打造多元合作和知識分享平臺,推動城市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主題的邊會,重點介紹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全球城市監測框架——上海應用指數(上海指數)”、《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等。“上海獎”旨在表彰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取得突出進展的城市,鼓勵全球城市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新城市議程》,推進全球發展倡議合作。“上海指數”旨在對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績效水平進行科學診斷和趨勢研判,目前該指數在參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城市旗艦項目的20多個全球城市開展試點應用。《上海手冊》收集整理了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優秀實踐案例,為各國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參考。
馬來西亞地方政府發展部部長倪可敏說,中國打造的多元合作和知識分享平臺便于世界各國交流發展理念和實踐經驗,有助于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馬來西亞正與中國加強合作,借鑒中國經驗,以促進經濟綠色轉型,實現有韌性的可持續發展。
謝里夫表示,“上海獎”的設立,有助于城市更綠色、宜居、包容和繁榮。中國支持的“上海指數”和《上海手冊》等工具為渴望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城市提供了參考工具。聯合國人居署希望與各國共同借助上述平臺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為鄉村振興和低碳發展帶來寶貴經驗
在首屆聯合國人居大會上,聯合國人居署與中國同濟大學聯合發布了《凈零碳鄉村規劃指南——以中國長三角地區為例》報告,提出凈零碳小鎮建設的十項原則,從建筑節能、交通布局、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和廢棄物循環、碳排放、綠色就業和生態教育等角度,對建設凈零碳小鎮提出指導方案。
本屆大會期間,聯合國人居署與同濟大學再度聯合發布《凈零碳目標下的舟山市定海區鄉村振興實踐》研究報告,推介鄉村振興與碳中和領域的中國經驗。該報告由同濟大學伍江、王信研究團隊歷時3年完成。據團隊介紹,低碳轉型發展在城市中已有很多實踐。然而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城鄉差距仍存,鄉村振興中如何積極應對碳減排要求和氣候變化挑戰,需得到更多關注。
“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十項原則在定海區鄉村振興項目中得到很好的實踐。”聯合國人居署亞太辦代理區域代表布魯諾·德肯表示,盡管全世界正加速城市化,但至2020年仍有超過40%的世界總人口生活在農村。為盡快實現各國宣布的碳中和目標,必須重視為農村地區找到凈零碳路徑。舟山市定海區鄉村振興和凈零碳發展的案例可為其他沿海和島嶼地區的鄉村發展帶來寶貴經驗。
“該報告最吸引我的是,它很好地把節能減排與鄉村振興聯系在一起,這對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聯合國人居署城市規劃與設計部主任薩爾瓦托雷·豐達羅說:“中國為促進城鄉可持續發展提供示范,正在為世界開辟新道路。”
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大會全體會議發言中表示,應對全球性危機挑戰,建設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城市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中國將一如既往支持聯合國人居署工作,同人居署一道推進全球發展倡議和新城市議程的落實,為實現可持續的城市未來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