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速讀中國

在天空在大地在江河……巴山蜀水,萬物萌動!

來源: 四川新聞網  
2023-06-16 16:07:29
分享:

  從大熊貓國家公園到川西北高原濕地,從黃河九曲第一灣到萬里長江第一縣,在綠色的大地上,在蔚藍的天空里,在安瀾的江河中,巴山蜀水,萬物萌動!

  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也是絢爛多彩的生物寶庫。

  生態興則文明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我們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

  讓我們循著總書記的足跡,看四川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一起感受錦繡巴蜀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一個“傘護物種”

  與8000多種伴生動植物共享“新”家

  大熊貓對于世界來說是一個明星物種,自帶流量的超級IP。

  大熊貓對于中國來說,除了上述定義,還是保護生物多樣性行動的重要標志。

  在被科學發現150多年后,大熊貓有了“新”家——大熊貓國家公園。習近平總書記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

  一年多來,大熊貓國家公園持續不斷地保護行動卓有成效,四川省大熊貓在2022年從“瀕危”降為“易危”。

  今年4月,第一只由大熊貓國家公園救護成功的黑頸鶴順利回歸自然。2022年10月,一只自然遷徙中受傷落地的小黑頸鶴,經過四川大熊貓公園滎經片區巡護隊員近半年的精心呵護,今年4月1日被放飛,成功回歸自然。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得到保護的不僅是大熊貓,還有8000多種伴生動植物、1600余種同域珍稀動物隨大熊貓的保護而得到“傘護”。大熊貓國家公園從東北向西南綿延,被譽為“熊貓生態走廊”,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完成生態廊道植被恢復68平方公里,將碎片化的棲息地串聯成片。

  大熊貓國家公園既是一個典型的森林生態系統,更是一道生態屏障。

  兩大國家公園

  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

  5月20日,在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發現的首枚黑頸鶴卵順利孵化成功。當地保護者表示,經過長期的保護,當地黑頸鶴種群數量從保護區成立之前的400只壯大到了1000多只,其瀕危等級也已從“易危”降為“近危”。

  習近平總書記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作出了“重點建設三江源、青海湖、若爾蓋、黃河口、遼河口、松嫩鶴鄉等濕地類型國家公園”的戰略部署。

  現在,除大熊貓國家公園外,位于四川省的若爾蓋國家公園呼之欲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2日作為四川濕地恢復成果之一,四川色達泥拉壩濕地入列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川西高原濕地在國家乃至國際濕地保護中的重要地位和生態價值,這是四川建設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系列成果。據悉,若爾蓋濕地被稱作“高原固體水庫”,每年為黃河補水約46億立方米;四川色達泥拉壩濕地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之一。

  一只黑頸鶴,從森林到濕地生態系統,連接著兩大國家公園。

  “三水”統籌治理

  水生態環境改善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并進

  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宜賓三江口考察調研時指出,“四川地處長江上游,要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

  今年3月,萬里長江第一縣——宜賓市江安縣。作為長江上游標志性物種,長江鱘野外繁殖試驗取得最新突破。

  6月6日,2023年“全國放魚日”增殖放流活動在宜賓市放流魚類苗種共112.43萬尾,包括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長江鱘親本404尾、幼魚71.27萬尾。

  四川是“千河之省”,孕育出了十分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中華鱘、白鱘、長江鱘、川陜哲羅鮭、普雄原鯢。四川省水產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全省分布有魚類240余種,其中長江流域227種,種類約占整個長江水系的60%。

  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已成現實。據宜賓市生態環境局提供的數據顯示,長江宜賓段的魚類物種數從49種提升至52種,長江鱘、胭脂魚等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種群數量進一步提升,圓筒吻鮈、小眼薄鰍等土著魚類得以重現。

  放眼全省,水環境質量創20年來最好水平。

  包括長江鱘在內,長江十年禁漁,至少讓227種魚類得到保護。

  萬象更新

  從距瓣尾囊草到豐都車前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5月6日,在江油市觀霧山自然保護區,從2011年的搶救性保護走出來、世界上僅存于我國的、國家一級珍稀保護植物距瓣尾囊草又一次相繼結籽,開始了全新一輪繁衍生息。“之后除了日常的監測管理,就得靠它們自己生存繁衍了。”當地保護者說,保護行動是為了這個小物種,更為了大環境。

  5月20日,“在不經意間,我們就發現了它。”宜賓學院農林學部植物學教師高剛如是說。四五月間,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幾處稀松平常的長江江心島上,高剛及學生們陸續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蔬花水柏枝和豐都車前。

  四川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作為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四川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區域14.8681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0.59%。四川省森林面積2.92億畝,森林蓄積量19.44億立方米,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0.26%。

  在四川,從距瓣尾囊草到豐都車前,只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個縮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從巴山蜀水的萬物萌動中,我們看到了四川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責任擔當和不懈努力。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未來的四川,必將更加多姿多彩、秀美安瀾。

關鍵詞:四川,巴山蜀水,生態責任編輯: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