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專題庫

七夕去珠村體驗“擺七娘”

來源: 羊城晚報  
2023-08-17 14:01:30
分享:

  農歷七月初七乞巧節將至,天河珠村是目前廣州乞巧活動最集中、規模最大的村落。8月17日晚,“七夕天河 出彩廣州”2023廣州乞巧文化節在中國乞巧第一村——天河珠村正式開幕,多彩活動七天不間斷。

  其中,珠村各七娘點的“擺七娘”工藝作品是一大亮點。8月16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提前探營珠村元德陳公祠,沉浸式體驗獨具特色的“擺七娘”及傳統廣府乞巧習俗的首個儀式——“請仙”。

  守正創新,珠村“巧姐”再制精美“巧品”

  上午9時許,隨著鞭炮聲響起,元德陳公祠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香燭上的煙霧徐徐騰升,數名巧姐身著傳統漢服,雙手合十,閉目默禱,虔誠地完成拜祭古禮,恭請七娘下凡。

  “古時男耕女織,乞巧就是乞求仙女賜巧手給我們,可以維持家計。”潘慧君說,她是珠村有名的“巧姐”,也是“天河乞巧習俗”的代表性傳承人。據了解,舊時乞巧節,珠村姑娘們在家門前或廳堂中擺設八仙桌,擺放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配上古董珍玩、鮮花時果和胭脂紅粉,這就是“擺七娘”。如今的乞巧節,巧姐齊聚祠堂,在祠堂內擺設大案臺,擺放各種精致手工藝品供人觀賞。

  潘慧君介紹,“擺七娘”有必不可少的“三件寶”,即七娘盤、鵲橋和珠村牌坊,這也是珠村獨有的特色。其中,七娘盤高高懸掛在“遠思堂”牌匾下方,上面貼有七娘衣、剪刀、金釵、梳妝鏡等用具,寓意向仙女展示巧姐的巧手;“七娘盤”下展現了七仙女與牛郎的鵲橋相會場景,寓意忠貞不渝的愛情;而“珠村牌坊”則代表珠村對乞巧文化的傳承。

  記者看到,除了“三件寶”,案臺上還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精美工藝作品,其中既有傳統的仙女、花鳥、佳果,也有現代的廣州塔、冰墩墩,這些作品,不僅體現出巧姐們的心靈手巧,也表達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一件龍舟賽乞巧作品也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潘慧君介紹,今年終于恢復龍舟賽事,這件作品主要為了展現2023第二屆天河區深涌杯龍舟賽中各龍舟隊賽龍奪錦、奮勇爭先的盛況,也展示出珠村源遠流長的龍舟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乞巧作品還實現了廢物利用,巧姐們以豐富的感知力和出色的技藝將廢棄的布料、塑料、紙張、泡沫網等材料進行剪裁和拼貼,讓其重新煥發生機。“只有想不到,沒有巧姐做不到。”潘慧君說。作為一名垃圾分類志愿者,她將綠色環保風尚和守正創新理念融入乞巧工藝品的創作中,希望帶動更多人傳承和弘揚珠村乞巧非遺文化。

  傳承發展,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

  乞巧文化傳承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和傳承。

  今年70歲的潘慧君,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君姨。從小,她就在母親和姐姐的引導下接觸到珠村的乞巧文化。“小時候懵懵懂懂,在案臺邊看到用紙、谷、米等原料制作的手工藝品,就覺得好靚啊。”她說,從此她的心里埋下了做手工的種子。后來忙于學業和工作,直到退休后,才終于全身心投入到乞巧工作中。

  多年來,潘慧君不斷在珠村小學、廣州市第十八中學、天河老年大學等學校開展非遺進校園的傳承課。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和傳承這一傳統文化。如今的乞巧節,不僅有年長的巧姐,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加入,甚至還有年輕的“巧哥”。

  14歲的孫海鵬是一名初二學生,最早是在媽媽的影響下開始參與珠村乞巧活動的。今年元德陳公祠的“擺七娘”中,他參與制作了多個乞巧作品。“做手工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因為很享受這個過程,而且看到成品后會有一種成就感。”孫海鵬說,自己親身參與后,對七夕這一傳統節日的認識也更加深刻。

  17歲的廖儷倩當天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請仙”活動,這也是她第一次親身參與到乞巧活動中。站在“擺七娘”作品前,她為手工制作的精細程度而深感震撼。“沒想到這些作品是純手工做出來的,覺得挺神奇的。”她表示,未來只要有機會,她愿意繼續參與到乞巧活動中來,并讓身邊更多人了解乞巧文化。

關鍵詞:七夕,天河珠村責任編輯:張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