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身處祖國西北內陸的新疆,又因為水產豐收而“火”了一把。一直以來,新疆被稱作“離大海最遠的地方”,而今卻在水產養殖、加工、銷售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水產品成為消費市場的“新寵”。這一新現象,依賴的是科技應用與創新思維相結合。
近年來,阿克蘇地區充分依托水生態優勢,整合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積極推廣實施“漁業富民”工程。目前,地區水產養殖面積(含水庫)達5.2萬畝,水產總養殖產量達2.1萬噸。
記者一行走進溫宿縣某公司養殖基地,一排排魚池錯落有致。清澈見底的魚池里,一條條冷水魚在水中怡然暢游,工人們正嫻熟地捕魚、分揀、稱重、裝車,一派繁忙景象。來自喀什地區巴楚縣的采購商李星告訴記者,這次準備進貨百十公斤水產,“飯店主要用一公斤多大小的鱘魚,很多人都認可這邊的水產品,市場需求量慢慢變大了。”公司經理甘海明表示,養殖場截至目前已有一千多訂單,總金額在兩百多萬元。
冷水魚養殖有什么竅門?最重要的是需要“活水”。該公司養殖場位于阿克蘇河東岸,所用水來自于大河滲透的天然河水,魚池為串聯式流水養殖場。魚池前端用于養殖三文魚和魚苗,后面用于養殖鱘魚。今年下半年,因市場需求持續增加,漁場新培育了5000余尾魚苗。
公司技術員甘良文介紹,以三文魚為例,魚苗必須在室內養殖,一般要一年多兩年左右、近一公斤才放在室外,在成長到4、5公斤左右出售,總耗時大概兩三年。目前,養殖場培育的西伯利亞鱘、虹鱒和三文魚等優良冷水魚品種,銷售市場輻射疆內外。
據了解,溫宿縣托甫汗鎮現有近10000畝魚塘,是阿克蘇地區集中水產養殖面積最大的區域之一。按照每畝魚塘產量1.5噸左右計算,畝均純收入在3000元以上,既滿足了各族群眾的水產品需求,又帶動了一批水產從業者增收致富。
除了魚類水產品,阿克蘇地區出產的南美白對蝦也備受歡迎。在阿克蘇市西大橋附近的潤澤農莊養殖基地里,養殖戶周京森正在打撈南美白對蝦,一籠籠南美白對蝦被拖出水面,在塑料桶里活蹦亂跳,樣子晶瑩剔透、鮮活體肥。
南美白對蝦屬于海蝦,怎么能在內陸養殖呢?周京森解釋,“雖然南美白對蝦屬于熱帶蝦類,但我們對其進行了淡化培育,通過不斷檢測水溫、水質等工作,為南美白對蝦生長提供最適宜的條件,保持池塘中正常的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提高了蝦苗的成活率。”
這是通過反復試驗取得成功的典型產業。海蝦蝦苗的養殖,最初要用海鹽調成海水,再逐步淡化,讓蝦苗適應當地水質,這也為當地開發利用南疆鹽堿水域、構建新疆特色的鹽堿水湖塘養殖生態新模式做出了嘗試。2021年,周京森的養殖基地產量就達到一畝地200多公斤。他告訴記者,今年養了兩個塘、16畝地,預計單產達到400公斤。現在,養殖基地的南美白對蝦都是現撈現銷售,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青睞。(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尚杰、趙明昊、王藝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