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光明區發放數字人民幣消費券;浙江杭州發放了“亞洲美食季”杭州數字人民幣餐飲專項消費券;江蘇南京、蘇州等地陸續發放數字人民幣消費券……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數字人民幣的身影頻頻出現在全國各地的促消費活動中。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秋國慶假期是傳統的消費旺季,數字人民幣高頻出現,表明促消費力度有望不斷增強。
近年來,促消費一直是穩增長政策“組合拳”中的主要抓手,多地政府紛紛籌劃財政出資直達居民的消費補貼,著力刺激消費需求,激發生產流通活力。
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已擴大至17個省份的26個地區,數字人民幣流通體量不斷提升,加快融入百姓衣食住行各個領域。更重要的是,數字人民幣試點以來,大部分使用數字人民幣發放的消費券核銷率超過90%,部分地方核銷率甚至高達99%。從拉動消費效果看,據不完全統計,有的試點地區發放數字人民幣消費券的消費放大效應超過15倍,有力促進社會消費回補與潛力釋放。這樣的“成績單”也充分驗證了數字人民幣作為國家法定貨幣,發放消費補貼的可行性、穩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促消費政策頻繁出臺,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未來促消費的力度有望更大。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分析,基于業務和技術優勢,數字人民幣在下一步促消費中有望發揮更大的作用,更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
“如果說豐富多彩的消費新場景、新業態,能夠激發出澎湃的消費新活力,那么方便、新潮的消費支付形式同樣也能激發出消費活力。”董希淼認為,核銷率和消費放大效應等數據已經顯示出數字人民幣在促消費領域的優勢,下一步應該將數字人民幣消費券納入各地促消費政策“組合拳”里統籌考慮。
為了更好發揮數字人民幣促消費作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建議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對數字人民幣的宣傳,讓消費者理解和充分認識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是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是流通中的現鈔。數字人民幣是未來央行的主要貨幣形態,不會侵害消費者的隱私,反而是比紙幣更安全的法定貨幣;二是不斷拓寬數字人民幣使用渠道,提供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更多應用平臺和更豐富的應用場景,讓消費者使用數字人民幣更加便捷;三是支持商業銀行通過工商、稅務、財政等第三方平臺場景開立對公錢包,支持在財政、稅收、政務等對公領域發揮數字人民幣優勢,為政府的公共消費提供先進的支付服務。(記者 馬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