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0月22日電 題:老年消費為何“將就”多“講究”少
新華社記者陳灝、楊文、袁敏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老年人口已經超過2.8億人,占總人口的19.8%。業內人士認為,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質量,要從衣食住行等身邊事上加強有效產品供給,以優質的老年用品調動社會消費意愿,讓老人們不“將就”、能“講究”。
“年輕款式挑花眼,老年款式沒得選”
67歲的山東青島市民蘇愛竹近日為買衣服犯了難。她想為參加一場婚禮挑身衣服,可去附近的商場一看,青年服裝多種多樣,老年服裝店卻只有兩家,款式雷同而且普遍老氣。
除了保健品好買,衣食住行中經常是有錢難買“稱心”,這是很多老年消費者挑選日常用品時的共同感受。
“老年人的鞋子需要強化防滑、護腳,衣服需要穿脫更方便,但市面上不容易買到。”上海市民陸躍華說,大多數日常消費品是針對青壯年設計,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養老機構也有很多需求難以滿足。有養老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他曾想引進智能翻身床,但試過多家企業的產品,都達不到要求。“我們希望用上好的高科技產品,但很難找到。”
9月15日,在首屆深圳國際智慧養老產業博覽會上,觀眾在展臺了解智慧養老產品。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一些業內人士用“土薄根底淺,草盛豆苗稀”來形容當前老年用品市場的發展狀況。
不僅供給總量不足,一些產品還“缺斤少兩”“以次充好”。山東省老年產業協會會長白玉光舉例說,老年人常用到的成人紙尿褲,對吸水層厚度、吸附效果、除臭等要求與嬰幼兒紙尿褲差別明顯,但一些產品簡單照搬嬰幼兒紙尿褲,還有企業減少吸水層厚度、甚至用再生材料替代無菌材料。
難買也難賣 供需“兩端擠壓”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老年用品市場不僅存在難買的問題,也存在“難賣”的問題,導致老年用品滲透率不高。
——產品對老年群體的生理特征不貼近。老年人由于存在皮脂分泌下降、骨質疏松、身體變形等特征,對服裝服飾、日化用品等日常消費品的適老需求高,相關產品需要兼顧功能性、便捷性、安全性等多重要求,但多數行業的針對性細分不明顯,對老年人群體的關照不足。
——消費渠道不暢通,線下門店不足。記者調查發現,城市中老年用品在醫療養老機構之外很難買到,農村地區更是連輪椅、紙尿墊都很難買到。許多老年用品只能通過網絡渠道購買,然而老人上網普遍“不利索”,習慣使用網絡的年輕人又不了解老人的需求,有購買意愿的老人也買不到心儀的產品。
——市場監管和知識產權保護對新業態、新產品的覆蓋有待提升。有業內人士說,有的企業不做研發,只模仿跟風;一些老年用品生產企業投入大量資金、人力搞研發,但產品剛出來就遭遇抄襲、仿制和假冒。
——老年群體崇尚勤儉節約,儲蓄意識強。“很多老人積蓄都想留給子女,不舍得給自己花,也不愿意子女為自己多花錢。”華錄健康養老發展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總經理李鵬說,不少老人習慣于節衣縮食,寧愿苦自己也不愿意給孩子“增加負擔”,客觀上也使老年用品難以“走出深閨”。
讓老人“不將就”“能講究”
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讓規模龐大的老年群體擁有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主要還是需要提高優質老年用品的供給,讓老人們減少“將就”。
10月17日,在天津市河西區尖山街道,居民在家中衛生間內擺放助浴椅、防滑扶手等適老化改造設施。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明確提出要發展壯大老年用品產業,加強老年用品研發制造。近期,工信部具體發布了《2023年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推廣包括老年服裝服飾、養老照護產品、日用輔助產品、健康促進產品、適老化家居產品等263種產品,其中不乏柔性翻身智能床、智能跌倒防護服等切中機構和消費者“痛點”的產品。
“老年用品產業壯大發展既需要‘培土’,也需要‘扶苗’。”上海銀發無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林立鋼認為,國家層面可通過財政、稅收等政策,培育具備自主創新能力且具有一定市場基礎的企業,使其成長為龍頭企業。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企業創新積極性,對市場違法行為進行有力懲戒。
白玉光說,小到老年人的鞋子,大到涉老建筑,各種涉老產品和服務應建立起完善的標準體系,確保市場健康發展。可從市場相對成熟的產品入手,加快制定及修訂一批關鍵急需的產品和技術標準。
長期從事適老化家居改造的產品經理孫田建議,可用好基層社區、衛生機構等單位,做好日常生活用品、輔助用品、康復用品等重點品類的功能普及和消費指引,激發“身邊效應”。李鵬等人建議,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可針對特定老年群體開展老年用品消費試點,以示范效應帶動老年群體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