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0月22日電 題:青海西寧:社區“原居養老”讓更多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新華社記者張子琪
“雙手叉腰,慢慢轉動脖頸……”早飯過后,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公園巷社區 “愛老幸福驛站”,護理員趙明柳正帶著老人做運動。
陽光透過玻璃灑進陽臺,暖意融融。這間150多平方米的居民房裝修溫馨,臥室和衛浴間進行了適老化改造,養老床位、活動場地、消防設施齊全,共入住8位老人。
78歲的陳榮改老人坐在沙發上看戲曲節目,不時跟著哼唱兩句。入住前她一直獨居在家,一次意外摔傷后,生活只能半自理,“年紀大了,獨居在家除了孤單,最怕的就是遇到這種意外”。
10月18日,在城西區公園巷社區 “愛老幸福驛站”,護理員趙明柳和陳榮改老人聊天。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因不想離家太遠,陳榮改老人選擇了社區這家托老所,“住這方便,就在家附近,入住時間可長可短,想回家的時候讓孩子們接回去住兩天。”她說,入住近3個月,護理員按時給她按摩、換藥,腰傷恢復很快,“現在有人照顧,有朋友做伴,人老了,也能享福了”。
截至2023年4月,西寧市60歲以上老年人39.63萬人,占全市總人口16.01%,占全省老年人口的 50.16%,老齡人口聚集程度較高。
為滿足老人養老需求,近年來西寧市民政部門充分利用街道社區現有資源,突出多功能、綜合性特點,在部分居民小區建設社區“嵌入式”托老所。同時,在社區普及建設“愛老幸福食堂”、成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等,逐步構建中心城區“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增加老年人集中地區服務供給。
來到西寧市城北區火車西站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圖書室、理療室、親子活動室等功能室齊全。3樓活動室,63歲的王敏正帶領舞蹈隊彩排重陽節的節目,她說,退休后想發展興趣愛好“老有所樂”,“街道社區提供這么好的平臺,能結識朋友,也能休閑娛樂,老年生活也可以豐富多彩!”
10月17日,在西寧市城西區通海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護理員正在為老人洗腳。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城北區春和景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薛超說:“民政部門引入我們機構負責運營火車西站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除了承接轄區老人短期和長期托養、日間照料、助餐助浴、康復理療等活動,還發揮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優勢,打造養老服務人才實訓基地,為社區有再就業需求的群眾開展培訓,培養社區養老服務人員。”
10月19日,西寧市城北區春和景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薛超(左一)與老人聊天。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如今,越來越多社會組織加入到了為老服務中。”青海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王軍表示,為確保照料中心公益性質不改變、服務水平不降低,青海持續加強質量安全、登記備案、從業人員、運營秩序、服務收費等監管,強化政府主導責任,壓實機構主體責任,發揮行業自律作用,持續優化服務供給,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