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俄烏沖突持續升級、巴以沖突硝煙再起的背景下,歐盟面臨的非法移民和難民問題愈發嚴峻。近日,包括德國、意大利在內的歐洲多國陸續收緊移民政策,加強管控,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新一輪難民潮。
收緊政策
近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與德國16州州長舉行會議,就收緊移民政策和撥款安置難民達成一致。德國政府將探討把申請庇護的手續交由歐盟以外的第三國處置,對已經入境德國的難民進行更為嚴格的背景審查,延長他們領取社會福利前的等待時間等。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稱,德國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日前表示,實施這些措施將為德國節省10億歐元,不僅會減輕德國各州和市政府的負擔,還會“降低德國對難民的吸引力”。據報道,今年1月至9月,德國收到的避難申請較去年增加約73%,超過25萬份,這一數字還不包括無需申請避難的烏克蘭移民,這令德國各州叫苦不迭。朔爾茨在會議中表示,德國如今面臨一場“巨大挑戰”,調整相關政策是“順應民意”。
除德國外,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也加緊“扎牢籬笆”,收緊移民政策。
11月上旬,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與到訪的阿爾巴尼亞總理拉馬舉行會談,雙方商定在阿爾巴尼亞建立兩處收容場所,以暫時安置經海路抵達意大利的非法移民,意大利將支付場所的建設費用。梅洛尼表示,這兩處收容場所預計在明年春季投入運營,單次可以容納約3000人,意方對這兩處場所擁有司法管轄權。
意大利政府的這一舉措迅速引發爭議。英國《衛報》稱,意大利此舉本質上就是將煩瑣的難民審核工作“外包”出去。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駐意大利發言人基婭拉·卡爾多萊蒂日前表示,意大利和阿爾巴尼亞達成的協議必須建立在尊重人權和難民保護標準的基礎上才具備法律效力,“非法移民和難民的轉運不能變成轉嫁責任的舉動”。
波蘭、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也在10月初出臺相應舉措,加強邊境管控,以應對大量非法移民和難民。
據報道,歐盟相關數據顯示,截至9月,今年已有超過19.42萬名移民通過非正規途徑抵達歐洲,給歐洲多國造成壓力。10月初,巴以沖突升級,進一步加劇歐洲國家的擔憂。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10月中旬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警告稱,歐洲可能會被新一輪巴以沖突波及,因為這場沖突可能導致更多中東難民涌入歐洲。
不堪重負
10月6日,歐盟在西班牙格拉納達召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就今后五年戰略議程發表了格拉納達宣言。但在爭論最激烈的非法移民議題上,會議未能達成共識。
米歇爾近日表態稱:“我們知道歐盟各國民眾(對巴以沖突問題)感受各異、五味雜陳,但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把這場悲慘的沖突帶到歐盟范圍內。”
“近期,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多國紛紛收緊移民政策,是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新一輪難民潮。”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歐盟在經歷2015年難民危機的沖擊后,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大量非法移民和難民涌入的問題。俄烏沖突爆發后,歐盟接收了大量申請避難的烏克蘭移民,繼2015年后再次面臨申請避難人數大規模上升的嚴峻形勢。當前,巴以沖突升級導致中東地區難民人數激增。對現在的歐洲來說,如果出現新一輪難民潮,那將不堪重負。
據法新社報道,截至11月7日,加沙地帶超過160多萬人已經淪為難民,相當于整個地區總人口的2/3。早在以色列軍方宣布發動地面攻勢前,這一地帶就已經有100萬居民出逃,很多人現在已經涌入約旦、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家。
“目前,巴以沖突在歐盟內部引發了新的立場分歧。對此,歐洲國家保持高度緊張,這也是多國收緊移民政策的一個背景。”復旦大學中歐關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嚴少華向本報指出,歐洲多國即將在2024年迎來大選,一些國家政府擔心國內極右翼政黨通過炒作難民問題來提升支持率,因此選擇收緊移民政策。
一些分析認為,德國朔爾茨政府的移民政策調整就與其面臨的民意支持壓力相關。近來,以反對外來移民起家的德國選擇黨支持率不斷上升。根據德國民調機構9月公布的結果,德國選擇黨支持率達21%,而德國執政聯盟三黨的支持率跌至38%,為上臺以來最低。此外,德國執政聯盟三黨10月8日在黑森州、巴伐利亞州議會選舉中遭受失利。而這兩州的州議會選舉結果被視為全國民意的一個重要指標。有觀點稱,德國執政聯盟在關鍵州選舉的失利以及極右翼政黨支持率的上升是德國民眾對德國經濟困境及移民政策不滿的集中體現。
“近年來,非法移民以及難民問題成為刺激歐洲整體政治‘向右轉’的一個重要因素。越來越多國家的民意趨于反對接納更多難民,這導致一些歐洲國家在相關政策上態度日益強硬。”崔洪建說。
分歧仍在
歐洲“政治新聞網”指出,隨著難民壓力與日俱增,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日益緊張,歐洲多國近年來對難民問題的態度發生改變,政策風向整體“向右傾斜”。今年2月,歐盟國家領導人在布魯塞爾的一場峰會上達成共識,以貿易、簽證限制及減少發展援助等方式對移民船始發國施壓,以減少非法入境、加速遣返非法移民。
6月,來自歐盟27國的內政部長在盧森堡就歐盟《移民與難民庇護公約》修訂達成協議,以期在歐盟內部建立統一、平衡且高效的移民與難民庇護及遣返機制,解決長期以來歐盟各國在難民問題上責任分攤不均的困局。其實,早在2015年,為應對非法移民和難民的涌入,歐盟就曾宣布推出“配額安置”制度,根據歐盟各成員國的經濟產出、人口、失業率等因素,綜合評定非法移民和難民的安置數量。但這一制度在歐盟內部一直存在嚴重的分歧和抵觸。
意大利路易斯大學政治學教授、移民問題專家阿爾方索·焦爾達諾表示,近期意大利等國采取的短期應急措施再次暴露出歐盟內部的治理缺陷,各個成員國各自為政,很難對移民實行有效管理。
“歐盟認為,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將是一個較為長期的趨勢?;谶@一判斷,歐盟移民政策將呈趨緊態勢。目前,在整體收緊移民政策、提高接納準入門檻、加強邊境管制力度方面,歐盟內部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分歧主要存在于責任分攤方面,這與各國政府的執政理念、財政能力以及社會構成等因素相關。在接收難民之后,如何減少其對各國政治、經濟、社會造成的影響,是當前矛盾所在。”崔洪建指出,歐洲多國收緊移民政策,是未雨綢繆之舉,但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還要看各國能否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有效協調,達成更廣泛的共識。
嚴少華認為,難民潮的根源在于歐洲國家周邊安全形勢,如果外部沖突無法緩和,難民來源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那么產生難民問題的推力因素將持續存在,歐洲國家難以從根本上擺脫難民危機的困擾。“目前,歐洲多國收緊移民政策,影響可能外溢,歐洲周邊國家可能承受更大壓力。”嚴少華說。(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嚴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