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嫁女邀請短信被屏蔽 打擊電詐也要防止誤傷
你有過重要短信被屏蔽的情形嗎?近日,陜西周至的陳先生因此遇到了一件糟心事。
11月3日,陳先生女兒舉辦喜宴,早在10月25日,他就點對點給親朋好友發送了短信。然而,婚禮當天卻有很多親友未到場,事后獲悉,原來很多人并未收到他的短信。找到當地聯通公司咨詢后,初步分析,可能是其發送相同內容的短信數量過多、過于頻繁,后臺誤以為是詐騙短信,自動進行了屏蔽或攔截。
后臺一較勁,酒席就空了5桌,直接損失近4000元。該請的請了,該到的卻未到。看來,運營商這一攔截策略確實有效,直接就把酒席的規模降了下來。只是,如此大而化之地攔截信息,未免簡單粗暴,傷害了那么多人的感情不說,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畢竟,結婚是人生大事,借助這個節點,有一些人情往來,往往是普通民眾日常生活中最看重的事情。如果僅僅因為運營商后臺攔截,就把事情搞砸,確實不合情、不合理,讓人無奈,也讓人憤怒。
電信詐騙信息發布的特征,往往是高頻次、廣撒網。運營商為了防范電信詐騙,對于發送短信比較頻繁,加強監測,并通過技術手段篩選出涉嫌違反規定的短信息進行攔截,就一般情況而言,這當然沒什么問題。
但任何事情均有例外,任何技術性措施也應充分考慮到這種例外。尤其是在涉及民眾信息交流的問題上,理應多一分審慎,多一分精準,避免因為誤傷而給民眾帶來不便,甚至成為一種信息梗阻,損害民眾利益。
在現代信息社會,個人信息權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權利,明確對個人信息權利的保護,對于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具有現實意義。攔截詐騙短信固然是為了保護公民使之免受非法侵擾,而保障公民信息暢通,同樣是為了保護公民正常的生產生活需要,二者同等重要。
如果因為攔截詐騙短信,而將有用、必要信息也一并攔截了,則無異于因噎廢食,潑臟水把孩子也倒掉了。此前也有過消費者反映,自己組織同學聚會時需要聯系大學同學,因為都是陌生號碼,一圈電話打下來,手機號碼就以涉嫌電信詐騙被停機了,且必須攜帶身份證去營業廳才能辦理恢復。
凡此種種,均屬粗疏大條惹的禍,與技術其實沒啥關系。技術設定是啥樣的,自然會捕捉到啥樣的信息。可問題是,技術之外,還應該有人的作為。很簡單,為什么就不能在技術鎖定之后,輔助以人工審核呢?
尤其是對于點對點發送的信息,更要加強對信息內容、發送人、接收人等方面的審查,避免將正常短信息作為不良信息予以處置,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權。出了事就把責任推給技術、推給后臺,更像是一種托詞。
一個細節讓人玩味。據報道,事發后,聯通周至分公司最初的解決方案是,請他吃頓飯或者補償一條煙,后來又說可以退還他30多元的短信費,再往后又說可以給他充500元話費。一個善后,運營商就能拿出這么多“解決方案”,且有著濃濃的土味,那為什么不可以把這種差異化、精準施策的思路,用在改進工作流程上呢?
要看到,像陳先生這樣的遭遇,絕非個例,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也都可能被誤傷。與其花式尋求陳先生諒解,不如從精準攔截上尋求破解。(龍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