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
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8億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應對。”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下,從探索建立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到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中國式”養老服務體系,再到理順養老服務監管機制,一項項養老服務領域改革“實招”“硬招”不斷落地見效。借改革之力、創新之舉,最美“夕陽紅”的溫暖畫卷正漸次鋪展。
建制度: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兜牢民生底線
【改革部署】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明確,強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線職能,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而以清單形式列明基本養老服務內容,正是我國探索建立基本養老服務制度體系的一大創新之舉。
【基層探索】
“楊爺爺,我來看您啦。”
“快請進,快請進。你那么忙,咋又來了?”
“這幾天天太冷了,我過來看看您這兒缺啥。您最近身體怎么樣,有啥不順心的嗎?”最近氣溫驟降,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民政局的助老員楊孝榮來到解甲莊街道冶頭西村楊布昭家中看望。
楊布昭今年89歲,是一位高齡獨居老人。因為用不慣手機等電子設備,很多時候子女也聯系不上他,老人的安全一直是很多人的牽掛。
萊山區民政局安排工作人員每月對老人進行巡訪和不定期上門探視。“區里安排的助老員總過來陪我聊聊天,幫我干點家務,有啥緊急情況我也能馬上聯系他們,就像親人一樣。”這一暖心服務讓楊布昭贊不絕口。
楊布昭的情況在萊山區不是個例。很多老年人年事已高,行動不便,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很容易演變成難以處理的大問題。萊山區積極落實煙臺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為獨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探訪關愛服務。
助老員在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講解緊急報警器如何使用。萊山區民政局供圖
在煙臺出臺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上,老年人根據自身情況可以獲得探訪關愛、健康管理、各類補貼等20余項基本養老服務。其中,民政部門為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能力綜合評估,與健康狀況評估有效銜接能更有針對性地服務老人;對選擇在家供養的特困老年人,依照有關規定給予分散供養,提供基本生活條件、疾病治療、辦理喪葬事宜等,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
“我們對標國家和省里出臺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全面梳理了各項政策文件中的規定,結合煙臺實際情況,制定了這份清單。”煙臺市民政局副局長徐明浩告訴記者,養老服務清單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質量和福利待遇,使得他們能夠得到更多的照顧和關愛。
楊布昭老人從助老員手里拿到了這份清單:“政府能給咱老年人提供啥服務,看這張表就能一目了然。”
“我們對清單上的各項目都進行了細致部署,針對老年人的急難愁盼問題,在繼續加大地方財政投入的同時,積極引進社會力量參與服務提供,確保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萊山區民政局局長邵國慶說。
【記者觀察】
國家建立國家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各自清單。這一制度創新,為各級政府履職盡責提供了明確依據,讓廣大老年人能清晰地知曉自己能夠獲得哪些基本養老服務,打通了“物質幫助、照護服務、關愛服務”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民政部門還將探索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動態調整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兜準兜牢我國養老民生底線。
變思路:由重視扶持機構變為促進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
【改革部署】
2019年11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明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標。而此前我國相關文件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將養老機構置于“支撐”地位。字詞之變彰顯我國推進養老服務工作思路之變。
【基層探索】
臨近中午,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東勝社區網格員在群中發布了“今日菜譜”:燒排骨、燒茄子、雪里紅燉豆腐……88歲的居民唐孝周來到社區開辦的惠民食堂,購買了一菜一飯,和鄰居邊聊邊吃。
唐孝周的吃飯問題曾是家里的一大“愁事”。為讓老人吃上熱乎飯,68歲的兒子天天趕來給母親做飯,這讓唐孝周既心疼又無奈。
2023年7月,東勝社區惠民食堂投入營業。唐孝周很快就成了這里的常客。“食堂的飯菜種類豐富、價格公道,老人吃還能打折。這段時間,我都吃胖了。”老人家笑著說。
圖為居民在東勝社區惠民食堂打包餐食。新華社記者于也童 攝
“以前,社區缺乏服務老人的力量,老人得到專業養老機構才能獲得優質服務。現在我們把這些服務資源向老人‘周邊’‘身邊’‘床邊’聚集,讓老人不出家門也能幸福‘享’老。”東勝社區黨委書記李春陽說。
今年3月,社區黨委組織召開居民代表大會,通過居民投票,決定由專業養老產業公司作為社區食堂服務機構,并由其盤活社區內閑置公共用房資源,打造多功能、專業化的社區養老服務站。
記者走進服務站看到,保健室里,專業醫生正為老人耐心問診;娛樂室里,一些老人正在書桌前揮毫潑墨,還有一些老人在工作人員組織下練習合唱。服務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還可以根據老人需求,提供助浴、理發、家政等上門服務。
東勝社區的實踐是遼寧探索建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遼寧在推動養老機構優化發展的同時,在全國率先開展縣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3年來,已累計投入補助資金1.12億元,支持各地建設了150個示范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綜合體)。
【記者觀察】
近年來,在推進養老服務工作中,民政部門由重視扶持養老機構向推動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轉變。中央財政“十三五”時期專門安排50億元資金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在老年餐桌、家庭養老床位以及綜合性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深化試點改革成果,將優秀經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這一工作思路的轉變,不僅符合我國家庭文化傳統,也充分考慮到現階段我國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多層次、多樣性、個性化需求,是對“中國式”養老的響亮回答。
破壁壘:養老機構監管由多部門“各自為戰”變為“協同作戰”
【改革部署】
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意見強調,各地要建立健全民政部門和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的監管機制,加強對養老機構運營和服務的監管。2018年,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提出建立養老機構綜合監管制度。跨部門、跨領域的綜合監管新模式開啟。
【基層探索】
“這個消防通道處可以設置一個簡易門閂,減少老人下樓磕碰的風險,也不妨礙應急逃生。”
在位于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的曜陽養老服務中心,一場由邯山區民政局聯合消防、城管、市場監管、醫療保障、應急管理等部門共同開展的安全檢查正在進行,來自不同部門的人員一邊查看,一邊商量。
檢查組通過查閱臺賬、走訪詢問等方式,共檢查了建筑、消防、特種設備等39項內容。對落實要求不到位的問題,檢查組現場綜合各部門意見,提出整改指導措施,要求限期整改。
對這樣的監督檢查方式,曜陽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姬超非常歡迎。
“以前多個部門分頭查,有時一個部門剛查完,另一個部門又來,迎檢次數多,耗費了我們大量精力。有時不同部門檢查標準也不一樣,我們都不知道該聽誰的。”姬超告訴記者,現在,各項檢查實現“打包”,發現什么不足一次性告知,養老機構能更專注于照顧老人。
96歲的全改芝老人已在這家服務中心住了半年。“不論是吃的用的,還是我們活動區域的安全情況,檢查組都查到了。這樣‘無死角’的監管,讓我們很安心。”
圖為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曜陽養老服務中心內,老人在學習樂器演奏。新華社記者趙鴻宇 攝
變“多頭檢查”為“綜合監管”,看似是監管形式之變,其實質卻是進一步打破部門壁壘,理順監管機制的改革之舉。
邯山區委書記劉海川告訴記者,從2022年開始,邯山區陸續出臺《關于進一步明確養老機構安全監管職責的通知》等文件,依托由區民政局主導的養老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建立起協同聯動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機制。
“下一步,邯山區將一手抓扶持發展,一手抓監督管理,推進養老服務綜合監管的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建設,牢牢守住質量和安全底線。”劉海川說。
【記者觀察】
老年人是社會中相對弱勢的群體,做好養老服務監管工作,有助于更好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確保老年人放心、安心養老。
此前不同部門之間監管行動不互聯、監管結果不互認、監管標準不互通等問題,給養老機構造成較大負擔。綜合監管機制由“各自為戰”變為“協同作戰”,不僅確保了事有人管、責有人負,還通過“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實現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者“利劍高懸”,是養老服務領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