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日前發布的年度旗艦出版物《2023年武裝沖突調查》(后稱《調查》)指出,在動機復雜交錯、外部干預和非國家武裝團體激增等因素作用下,當代全球沖突呈現“難以解決”的特征。全球沖突數量逐年增加、激烈程度日益加劇,且平均持續時間拉長。
國際戰略研究所每年從政治、軍事和人道主義層面考察全球正在發生的沖突,推出武裝沖突調查系列出版物。2023年的《調查》引言開頭寫道:世界“被越來越難以解決的沖突和武裝暴力主導”。
《調查》發現,全球沖突強度同比增加,致死人數和沖突事件分別增加14%和28%。其援引的烏普薩拉沖突數據項目和奧斯陸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22年,“雙方使用武裝力量一年內致死至少25人”的沖突高達183起,為近30年之最。
談及背后原因,《調查》認為,烏克蘭危機疊加新冠疫情對全球產生重創,致使脆弱國家和地區難上加難,導致很多沖突發生,同時削減了可用于解決或緩解沖突的資源;另外,不斷加劇的氣候危機導致水資源短缺、自然災害等問題,也在繼續“放大”有些國家的脆弱,引發更多沖突。
《調查》說,從地域來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依然是全球受沖突影響最大的地區,大多數沖突因兼具內部、區域和國際因素而難以解決。
《調查》指出,全球沖突獲得緩解的前景不容樂觀,核心問題是當代沖突的“復雜性”,這首先體現在大量的、不同的非國家武裝團體以及外部勢力干涉。非國家武裝團體正不斷激增、日益壯大,它們在造成和助長沖突方面“作用顯著”。
《調查》援引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數據說,截至2023年6月,全球活躍著459個引發人道主義關注的武裝團體,它們控制或影響著1.95億人。這類團體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中東和北非地區有295個,在亞洲和美洲也各有數十個,其團體網絡和行動日益國際化。
當代沖突“復雜性”的另一個體現是國內沖突日益國際化,越來越多大國牽扯其中。烏克蘭危機將這一趨勢推向新的高度。2023年,烏克蘭危機各方在疲態中“耗”入第二個年頭。俄烏雙方拉鋸消耗,歐洲耗資金、耗決策、耗民意,美國政府不斷游說國會軍援烏克蘭、拖垮俄羅斯,其他北約國家愁苦盤算得失。
《調查》指出,俄羅斯與西方大國的分歧已無法彌合,全球南方許多國家在西方試圖拉攏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中立或不結盟,說明西方大國在全球多個地區的影響力正在減弱,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和中東地區。(據新華社電 記者 陳丹 徐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