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開班。習近平總書記親授“新年第一課”,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也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但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新年第一課”聚焦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更加凸顯其重要作用與意義。
新時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時政微觀察》和你一起梳理解讀。
路如何走,方向很重要。
在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一語道明:“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我國國情的鮮明特色,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區別。”
圍繞這條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總書記強調了“八個堅持”。
這“八個堅持”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有機整體。
方向明確了,接下來就是如何把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走深走實。
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
2023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將金融工作上升到更高戰略高度。
建設金融強國應當基于強大的經濟基礎,具有領先世界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在16日的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六個強大”,指明了我國建設金融強國的實踐路徑——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
建設金融強國需要長期努力,久久為功??倳泴Ω骷夘I導干部提出明確要求,要增強金融思維和金融工作能力,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大樓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做好金融工作,首先要使其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五篇大文章”所涉及的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點和經濟金融結構優化的著力點等重要領域,其實質性要求是在中長期調動更多的金融資源,更加精準有效地支持國家戰略性重點領域建設。
如今,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量多達4000多家,5家大型商業銀行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和全球第二大保險、股票、債券市場,外匯儲備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金融體系為經濟社會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1月17日,2023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GDP同比增長5.2% ,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其中,金融業增長6.8%。
金融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堅持全局觀念,以全面系統的戰略思維統籌兼顧、系統安排,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金融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沒有發生系統性危機,并不是我們沒有遇到風險,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未雨綢繆,時刻把防控風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積極成效,有力維護了國家經濟金融穩定和人民財產安全。
堅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課題。
兩個多月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有的還很突出,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2023年5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掛牌。
“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個多月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聚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這一重要任務并作出部署。
在這次的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風險。金融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
在總書記的重要部署中,貫穿著一個“嚴”字——風險處置過程中要堅決懲治腐敗,嚴防道德風險;在市場準入、審慎監管、行為監管等各個環節,都要嚴格執法,實現金融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回顧2023年,金融反腐力度空前,百余名金融系統干部被查。這釋放出我們黨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的決心。
猛藥祛疴治已病,抓早抓小治未病,正是為了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
“我在上海工作時,抽了一天的時間,跑了好幾家金融機構,其中就包括上期所。當時期貨還在摸索階段,現在已經在亞洲、在國際上舉足輕重了。我們也因此看到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目標正確、步伐穩健、前景光明。要再接再厲。”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上海考察的第一站來到位于浦東的上海期貨交易所。
總書記走進期貨交易大廳,屏幕上紅綠相間的數據,顯示著指導上下游成千上萬家企業投資交易的“上海價格”。
“要加強現代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高水平金融對外開放,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科技創新和共建‘一帶一路’。”在考察中,總書記強調,上海期貨交易所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為探索中國特色期貨監管制度和業務模式、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貢獻。
△上海期貨交易所
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是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總書記明確指出,要通過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穩慎把握好節奏和力度。
啟動滬深港通、滬倫通、內地與香港債券通、互換通,中國債券納入全球三大債券指數,放開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展現出更為開放的姿態,外資機構不斷加大在華投入。
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金融工作既要強化“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金融監管,也要厚植春風化雨的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在金融系統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
“做到: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在這次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當前,世界各國在金融領域的競爭,不只包括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等“硬實力”,更有理念、價值觀、行為規范等“軟實力”的競爭。
一些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下,金融資本暴露出明顯的壟斷性、掠奪性和脆弱性,不僅造成巨大的貧富差距,而且屢次引發經濟金融危機。
回望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誠實守信、義利相兼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社會活動中積累的道德觀、經營觀的重要體現。“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等理念與現代金融治理高度契合。
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金融系統注入傳承傳統、積極向上的文化基因。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是提升金融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動我國從金融大國走向金融強國的必然要求。
△2024年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公司(企業)債券市場正式開市。
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任務艱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金融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完善,我們堅信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定會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