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領略祖國大好河山、感受自然人文之美,已經成為人們歡度春節的重要方式。新潮的玩法、活化的民俗,“跨季游”“出境游”火起來……春節文旅市場活力顯。
“潮”玩法引人潮
2月15日,游客紛紛與造型獨特、形如“巨輪”的上海武康大樓合影。新華社記者陳愛平 攝
春節里,主打“閱讀建筑”時尚的城市漫步在上海不斷升溫。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衛紅說,公司每天推出的漫步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打卡,大家對沿途的建筑展示項目非常感興趣。
市民在廣州天河花市購買鮮花。新華社記者盧漢欣 攝
逛迎春花市是廣州市民過春節的重要傳統項目,AR互動、燈光秀、元宇宙花市等,讓花市更添科技味與文化味。“讓老城市煥發新活力、老傳統彰顯新特色,希望‘行花街’這個傳統能代代傳承下去。”廣州市越秀區花市辦專職副主任陳煜說。
在天津古文化街“桂發祥”店鋪,麻花口味多樣、包裝新穎、注重營養均衡,顧客絡繹不絕。“現在的麻花包裝漂亮,口味豐富,想帶些回去給家里人嘗嘗。”河北游客李女士說。
天津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文英說,近年來,不少“老字號”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在直播平臺上火爆出圈,從產品、服務到營銷模式都實現了“年輕態”。
在深圳,比亞迪“云巴”軌道交通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試乘,游客可以走進云巴1號線的控制中心,一探“無人駕駛”的奧秘;在西安大唐芙蓉園,一臺結合聲光電技術與仿唐樂舞創新編排的鼓樂演出《鼓》,讓觀眾感慨古代的“交響樂”同樣新潮……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燕表示,這些創新項目展示了年俗文化、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特別是沉浸式體驗、國潮文創、互動演藝等新形式不斷涌現,為傳統節日賦予了新的過節方式。
民俗非遺“活”起來
圖為游客在長安十二時辰景區里拍照。新華社記者蔡馨逸 攝
在西安市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皮影、剪紙、面塑等非遺項目齊亮相。“隨著傳統文化受歡迎、非遺項目進景區,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都能欣賞、體驗安塞剪紙的魅力。”安塞剪紙藝人胡曉翔邊說邊指導游客剪出生肖龍。
春節期間,游客在天津古文化街上選購楊柳青年畫。新華社記者白佳麗 攝
浙江省非遺館館長郭藝說,讓民俗、非遺“活”起來,可以讓人們在過年習俗中感受鄉情親情,喚醒集體的文化記憶。
在天津古文化街,楊柳青畫店入店游客人數明顯增加,銷售額顯著提升。楊柳青畫社社長劉岳介紹,近年來,畫社開發出的一批文創產品“出了圈”,傳統的“胖娃娃”等經典元素擁有了新的“生命”。
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用25米長的龍主題裝置和300個新春花燈組成的“齊樂龍龍”藝術裝置,吸引了不少游客身著傳統服飾前來打卡。非遺廣繡、粵劇頭飾制作,以及西關民俗文化嘉年華等活動,帶給市民游客節日的歡笑。
春節前夕,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葭沚老街的南北主街全面貫通開放,在老街的一幢老屋里,浙江省省級非遺臺繡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霞制作的精美臺繡服飾,在傳統與時尚間詮釋東方氣韻,受到游客的格外關注。
“逛廟會、游園、賞燈、舞獅、煙花秀等‘尋年味’民俗活動是春節旅游的‘顯性吸引物’。”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特別是那些彰顯傳統文化和時尚活力的項目,讓游客在領略文化之美的同時,增強了文化自信。
“跨季游”“出境游”熱火朝天
在長春市郊,長春冰雪新天地冰燈璀璨。來自安徽的游客王心鑫和家人今年來到吉林過年,“玩雪、賞燈、拍照、蹦迪……太開心了。”
長春不斷打造特色鮮明的冰雪文旅產品和特色旅游消費場景,建成148座冰雕雪雕、113處室外冰場,47處冰雪游樂場所投放市場,吸引眾多外地游客。
“用更加豐富的旅游產品和服務,讓旅游產業與東北地域的優勢產業相融合,讓游客有更好的體驗。”吉林大學“冰雪旅游場地裝備與智能服務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辛本祿說。
2月11日,滑雪愛好者在吉林市萬科松花湖度假區滑雪。新華社記者張楠 攝
珠江之畔,游客喬佳偉一行四人在落地窗邊共享午餐,今年他帶著家人從河北到廣州過年,感受南國暖意。
“吃住行感覺都很火爆,我們半個月前就預訂了這里的餐位,要好好體驗廣州美食。”喬佳偉說。
2月12日,市民游客在廣州白天鵝賓館用餐。新華社記者丁樂 攝
隨著免簽國家增加、國際航班恢復,中國游客的出境游熱情高漲。
上海市民黃女士一家人踏上了大年初一前往新加坡的航班。她告訴記者,上海和新加坡之間的航班充足,而且新加坡已經對中國游客實施了免簽政策,那里氣候好、景點多,非常適合全家出游。(記者馮源、許曉青、鄧瑞璇、丁樂、印朋、蔡馨逸、白佳麗、王學濤、段續、陳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