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后,緊緊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所提出的又一重大全球倡議,得到眾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成為推動不同文明平等相待、互尊互信、和衷共濟、和諧共生的重要思想引領。
超越西方中心主義文明觀
以“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零和博弈論”“二元對立論”為代表的西方中心主義文明觀將各文明視為封閉的實體,無視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將世界上的文明劃分為對立的、互不兼容的集團,無視不同文明的復雜性和包容性;將其他文明視為威脅或劣等,無視文明之間的平等性和多樣性;憑借自身經濟、科技、軍事優勢將西方的價值觀和文化模式包裝成“普世標準”,無視其他文明的獨特性和本土文化的重要性。這種文明觀違背人類文明發展客觀規律,不僅無助于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種種挑戰,反而加劇了文化沖突和緊張局勢。
全球文明倡議秉持“既基于自身國情、又借鑒各國經驗,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辯證思維,主張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超越了西方固有的“唯我獨尊”的霸權主義思維方式,跳出了西方中心主義陷阱,迅速成為當前國與國、文明與文明交往的正確指引。
契合人類文明發展進步規律
全球文明倡議主張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契合了人類文明發展進步規律。
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符合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傳播性規律。不同的文明凝聚著不同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藝術形式和社會組織形式。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的貢獻和價值,沒有任何一種文明可以單獨主宰全球事務。這種多樣性既是一種客觀現實,又是促進不同文明之間交流傳播的源泉。文明不是封閉、孤立的存在,只有通過傳播、交流、互動、融合才能更好地促進文明演進和發展,才能讓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鑒中交相輝映。
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符合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主導性規律。當今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不同的文明在不同地區和時期形成,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特征和表現。然而,在這種多樣性的背后,人類具有一些共同的價值觀和追求,這些共同價值構成了人類文明發展的主導性規律。無論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無論是古代文明還是現代文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凝聚著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社會期望,成為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
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符合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動力性規律。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傳承與創新構成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性規律,推動人類社會的不斷繁榮和進步。傳承保持了文明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使得人們能夠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經驗,有助于保持社會的穩定和凝聚力;而創新則使得人類能夠超越現有的局限,開創新的未來。
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符合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實踐性規律。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交通的便利,不同國家和文明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具有全球性特征,需要全球范圍內的合作與交流。在這種背景下,加強國際人文交流成為實現文明發展和促進世界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國際人文交流為不同文明提供了相互了解的途徑,使各種文明能夠展示自己的獨特魅力,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消除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和誤解,建立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礎,為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創造良好條件。
指引人類文明光明前景
當今世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為人類發展帶來前所未來的機遇。與此同時,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上升,發展鴻溝不斷拉大,冷戰思維、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和平赤字、發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無減,人類社會又一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破解人類當前遇到的一系列挑戰和難題,不僅需要經濟社會的發展,更需要文明文化的與時俱進。
全球文明倡議在深刻把握人類文明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從全人類共同福祉出發,為不同文明交往合作提供了嶄新思路;有力促進世界和平發展進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服務于人類現代化實踐;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就開辟了絲綢之路,留下了文明互鑒和合作共贏的佳話。當前,中國提出全球文明倡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為解決當前世界面臨的諸多難題和挑戰提供了理論工具和實踐路徑,必將引領人類文明前進的方向。
(作者為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