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時政要聞

時政新聞眼丨從五組關鍵詞,讀懂習近平湖南之行

來源: 央視新聞  
2024-03-22 16:28:52
分享:

  春分時節,三湘大地,綠野耕耘,萬物爭春。3月18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

  四天時間里,從長沙到常德,從踏訪學校、企業,到調研歷史文化街區、鄉村,從接見駐長沙部隊上校以上領導干部,到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再到聽取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總書記湖南之行日程滿滿、寄語殷殷。

  《時政新聞眼》梳理五組關鍵詞,為你解讀這一場邁步春天里、放眼關鍵年的重要考察。

視頻丨習近平在湖南考察

△習近平湖南之行考察點示意圖

  01

  科技與產業

  3月21日,此次湖南之行最后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聽取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要求湖南堅持改革創新、求真務實,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

  打造“三個高地”——“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是總書記2020年赴湖南考察時賦予當地的重要使命。

  今年這次考察,總書記要求湖南在打造“三個高地”上持續用力。其中前兩個高地,指向的就是“產業”與“科技”。

△俯瞰長沙。(總臺央視記者范凱拍攝)

  湖南是制造業大省。全省打造長沙工程機械、株洲軌道交通裝備、長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株洲中小航空發動機等4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三、中西部第一。

  總書記一直關注著湖南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上次到湖南考察,總書記冒雨來到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他說,“在當今世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多的情況下,我們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制造業強國,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制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里”。

  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這次在湖南考察,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要“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在聽取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總書記再次指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這是山河智能大型挖掘機的組裝車間。2020年9月,習近平曾到此地考察。(總臺央視記者郭曉龍拍攝)

  湖南正在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最近三年實施“十大技術攻關項目”,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34項,區域創新綜合實力已提升至全國第8位。

  此次湖南之行,總書記專門考察了一家主營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他在調研時指出,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是企業不斷成長壯大、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民營企業、合資企業在這方面都可以大有作為。

  3月21日,在聽取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總書記再提要求,強調要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方面下更大功夫,要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02

  改革與開放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會議指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主要任務是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用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

  這次在長沙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總書記作出6個方面的重要部署,其中一項就是“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

△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總臺記者陳稼、楊侃拍攝)

  深層次改革如何推進?

  總書記在3月21日的匯報會上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

  著力解決這三方面的問題,將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這是電池生產的極片冷壓操作車間。(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高水平開放如何展開?

  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這是賦予湖南的重要使命。總書記結合湖南實際作出指導:湖南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高標準建設好自由貿易試驗區,著力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

  此次湖南之行,總書記也向世界宣示了中國的開放胸懷。巴斯夫杉杉是一家中德合資企業。總書記在這家企業考察時說,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我們愿意同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歡迎更多外國企業來華投資發展。

  高水平開放,也需要切實打通堵點,營造良好環境。中國正在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總臺央視記者李煒拍攝)

  03

  糧食與治理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糧食安全與基層治理,都是事關穩定的大事。

  先看糧食。湖南是農業大省和糧食生產大省。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湖南的水稻播種面積、總產量,均居全國第一。雜交水稻從這里的試驗田走向全國。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注湖南這個“糧倉”“稻倉”。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在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說,“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要研究和完善糧食安全政策,把產能建設作為根本,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俯瞰常德市謝家鋪鎮港中坪村。(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今年這次湖南之行,總書記來到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重點之一,就是關注春耕備耕。

  在港中坪村,總書記指出,我國有14億多人口,糧食安全必須靠我們自己保證,中國人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他指出,“抓好春耕備耕,對于確保糧食豐產和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回到長沙,總書記在3月21日的匯報會上再次強調,湖南要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快種業、農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位于港中坪村的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范片區,春耕備耕生產繁忙。(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再說基層治理。

  上次赴湖南考察,總書記的一個重要議程,是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聽取基層干部群眾代表對“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

  總書記當時在會上指出,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才能穩固。“十四五”時期,要在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

△港中坪村黨群服務中心。(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這次湖南之行,總書記再次看基層、談治理。

  在港中坪村,總書記前往村黨群服務中心,考察農村基層減負、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等情況。他指出,要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精兵簡政,持之以恒抓好這項工作。

  在3月21日的匯報會上,總書記強調,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04

  教育與人才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懸有一副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岳麓書院考察時,從兩個維度解讀“于斯為盛”:首先指的是湖湘大地代有人才出,涌現出許多報效祖國的棟梁之材。“斯”也指這個時代。總書記說,“新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青年人正逢其時。”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單獨成章進行布局,強調這三者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總臺央視記者覃思、郭曉龍拍攝)

  這次湖南之行的第一站,總書記來到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這是一次從“大”處著眼的調研。

  置身于這所培養了一批革命前輩和名師大家的知名學府,面對著新時代師生代表的熱切目光,總書記鮮明指出,國家要強大,必須辦好教育。他說,“學校要立德樹人,教師要當好大先生,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更要上好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知恥,樹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總書記赴湖南一師考察的這一天,正好是他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5周年的日子。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總書記始終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毛澤東推崇“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方法,曾親筆抄寫、批注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總臺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三湘大地,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2020年赴湖南考察時,總書記動情地說,湖南是一方紅色熱土,大批共產黨人在這片熱土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再到湖南,總書記指出,要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發揚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代新風新貌。

△這是毛澤東當年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的教室。(總臺央視記者趙化拍攝)

  05

  文化與經濟

  “蘇州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上做得很好,不僅有歷史文化傳承,而且有高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去年7月,在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發人深省。

  湖南是文化大省,孕育了經世致用、兼收并蓄、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這次在湖南考察,總書記多次談到文化與經濟的融合,為人文與經濟的共生共榮指明方向。

△常德河街。(總臺記者姚鵬、溫盛強拍攝)

  位于沅江江畔的常德河街歷史悠久,惜乎毀于戰火。近年來,常德復原老河街風貌,成為重要的文化展示窗口。老街煥發新生,游客絡繹不絕。

  在常德河街考察時,總書記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共同構成璀璨的中華文明,也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如果說常德河街是傳統與現代交融之地,位于瀏陽河畔的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則是文化與科技交匯之園。2020年9月,總書記在這里調研時說,“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

  △常德河街,鴛鴦走馬樓上演常德高腔《穆桂英掛帥》和澧水船工號子。(總臺央視記者許永松、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在《之江新語》一書中,總書記曾深刻闡釋“文化經濟”的概念:“所謂文化經濟是對文化經濟化和經濟文化化的統稱,其實質是文化與經濟的交融互動、融合發展。”

  這次湖南之行,總書記提出兩道重要的“融合命題”。

  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二是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護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綠水、藍天凈土,把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轉化為旅游業的持久魅力。

  3月21日,在聽取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總書記的一席話可謂響鼓重錘。他說,湖南要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展現新作為。

△沅江江畔,常德河街與現代建筑交相輝映。(總臺央視記者范凱拍攝)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召開的基層代表座談會上說:“在我們這么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國家,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黨和國家事業就能向前推進一步。”

  這次湖南之行,是總書記在全國兩會后展開的首次國內考察。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于落實。春分時節,步履不停,傳遞實干篤行的精氣神:“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把各方面的干勁帶起來。”

關鍵詞:關鍵詞,湖南之行責任編輯:龐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