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預報,3月24日—26日可能出現地磁活動,其中25日可能發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預計地磁活動將持續到26日。
預報顯示,此次日冕物質拋射(CME)過程發生的位置幾乎正對著地球,因此從地球看去,噴發物形成一個圓面。此類爆發活動噴出的太陽物質相對地球速度快、覆蓋度高,可能引起比較強的地磁活動。
什么是地磁暴?地磁暴會產生哪些影響?為此,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空間天氣技術研發室主任宗位國。
去年以來太陽活動明顯增強
“作為最典型的太陽爆發活動,一次日冕物質拋射過程能將數以億噸計的太陽物質以每秒數百千米的高速拋離太陽表面。這些物質中不光有著巨大質量與速度匯聚成的動能,還攜帶著太陽強大的磁場能。一旦命中地球,就會引發地球磁場方向與大小的變化,即地磁暴。”宗位國說。
地球磁場本是保護地球的屏障,抵擋來自宇宙的各種“沖擊”。但當高速的太陽風吹襲地球,或太陽爆發導致的日冕物質拋射影響到地球時,就會引起地球磁場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變化。如果地球磁場的變化幅度超過一定數值,地磁暴就難以避免了。
“地磁暴的發生對公眾日常生活的影響微乎其微,對航空器和衛星軌道運行會有一定影響,但也都可測可控。”宗位國表示,受地磁暴影響,衛星空間站可能會因大氣拖曳造成軌道高度有所下降,需加強對軌道的監測并根據需要進行軌道調控;衛星導航設備定位誤差可能有所增大,但對公眾日常使用導航等功能影響不大。
有人擔心,地磁暴會影響人類健康和安全。“地磁暴對身體和航空出行不會有什么影響,雖然會對電子通信產品有一定的干擾,但影響都是非常小的,也有應對措施。”宗位國說。
不過,強烈的地磁活動可能會影響動物的遷徙和導航能力。例如,對于借助太陽和地磁導航的信鴿而言,地磁暴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宗位國同時表示,空間天氣和地球天氣一樣,也在平靜和活躍間輪轉,但周期更長,通常11年為一個輪轉周期。2019年底,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開始,并將持續到2030年。2023年以來,太陽活動明顯增強,X級耀斑、太陽質子事件、大地磁暴等強爆發事件頻發,頻次和強度遠高于第24周同期水平。
極光觀測與多種因素有關系
盡管有一些“副作用”,但地磁暴也會給極光愛好者帶來視覺盛宴。
去年12月1日晚上,由于地磁暴的出現,我國黑龍江漠河、大慶,內蒙古騰格里、根河等地網友都拍到了極光,甚至北京懷柔、門頭溝也記錄到了極光現象。
為什么地磁暴會帶來極光現象?
“地磁暴期間,高能粒子從太空落下,撞擊空氣并使其發光,從而形成極光。”宗位國介紹,空氣中的分子和原子在與太陽物質的高速撞擊過程中,會發生微觀的能量交換。以氧原子為例,它們會從撞擊中接收一份能量,但由于原子核外電子的特性,電子與原子核之間只能容納一定額度的能量,超過的部分都會再被釋放出來,而釋放的形式就是發光。
專家表示,極光的發生范圍與地磁暴強度存在對應關系。對北半球而言,地磁暴越強,極光發生的范圍就會越往南擴,如果足夠強的話,就可能在我國夜空出現極光。
這次北京還能看到極光嗎?宗位國告訴記者,極光的觀測跟很多因素有關系,包括天氣和極光出現的時間。如果極光在白天出現,由于背景光太亮,那就很難看到。此外,多云也會影響極光的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