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全國省級文學館陸續開放 數字化技術助力文學傳播
來源: 北京青年報  
2024-04-14 09:27:22

  去年10月28日,浙江文學館正式對公眾開放;今年5月1日,廣東文學館即將開館;明年,上海文學館將建成,首設的“館中館”——巴金圖書館有望今年年底向公眾開放……全國省級文學館陸續開放的好消息一個個傳來。和傳統文學館不同的是,新建的文學館越來越注重文學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及沉浸式閱讀文化空間體驗,讓文學不再高冷,變得接地氣、有溫度,讓讀者觸手可及。

  現象

  浙粵文學館建成

  上海文學館在建

  浙江文學館位于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與圖書館、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及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務中心一起,組成浙江省內體量最大的現代復合文化綜合體,也是目前國內規模僅次于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單體文學館。浙江文學館內設中國新時代文學大數據中心和當代兒童文學創作研究中心,共有九個展廳,其中六個主題展廳、三個臨時展廳。

  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蔣述卓近日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廣東文學館將于今年5月1日開館。“廣東文學館建筑面積有28000多平方米。目前展陳內容已經確定,正在抓緊布展。屆時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據介紹,廣東文學館坐落于廣州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與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三館合一”,筑就珠江邊文化巨輪。

  位于上海虹口區武進路439號的上海文學館尚在建設中。上海文學館地上總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由扆虹園等三幢優秀歷史保護建筑及一幢新建建筑組成,將通過文學作品、作家生平、文學活動等載體,呈現上海獨特的城市文學景觀,描繪傳統文學、五四新文學、左翼文學、通俗文學存在于上海這個偉大母體的豐富性。

  觀察

  “博物館熱”

  帶動文學館建設

  除了上述浙、滬、粵三家省級文學館,位于北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是國內最早、世界上最大的文學類博物館。此外,全國還有河北、天津、遼寧、黑龍江、山東、內蒙古、江蘇等地的文學館以及湖南現當代文學館、云南文學藝術館等18家省級作協或文聯系統管理的文學館。

  對于近些年省級文學館相繼建成這一現象,一位文博業內人士分析,這與近年來“博物館熱”持續升溫的大背景分不開。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進入博物館,希望通過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和藝術品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和體驗,從而推動各地文學館的建設——這幾年新成立的文學館都具備博物館的性質。

  廣東省作協主席蔣述卓則說,“文學館建在省文化藝術中心,可以更好地與其他館一起享受地方政府文化藝術資金扶持,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當地公共文化設施集約化一體化發展功能,共同成為當地文化地標。”

  上海文學館最終選址虹口,是因為這里曾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群星璀璨之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丁玲、柔石、施蟄存等大批作家在虹口工作,魯迅人生的最后十年在此度過,茅盾的筆名在此誕生。對此,上海市作協副主席孫甘露表示,“一座新的文學館的設計建造,正是以建筑形式回應了誕生孕育這批作家的城市記憶。”

  體驗

  智能化

  讓文學觸手可及

  值得一提的是,文學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及沉浸式閱讀文化空間體驗是當下一些新建文學場館的最大亮點。日前,北青報記者走進浙江文學館四樓的數字體驗廳,進行了一番體驗。

  很多人對文學最早的接觸和最深刻的印象,往往來自于語文教科書。在展廳“從一本書說起”展項里,既有朱自清《背影》里對父親的深情記憶,也有魯迅《故鄉》里挽留不住的鄉愁。觀眾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參與“您最難忘的課文”投票。觀眾的選擇不斷豐富這一展項。與此同時,館方也隨時根據投票結果,更新體現當月點擊量最高的課文選項。

  北青報記者探館當天,正是著名詞人李清照的生日。這天的屏幕上展陳了李清照的生平大事件年表、發表的作品及她的文友關系圖譜等。觀眾可點擊、瀏覽相關內容。

  展廳內的“對話文學之樹”則是我國首個文學大模型的智能化應用。觀眾只要喊一聲“文學之樹”,就可以與它對話。

  此外,浙江文學館里還有多個浙籍文人的作品沉浸式體驗空間,吸引觀眾打卡體驗。比如根據詩人戴望舒的《雨巷》等詩作打造的四季風景體驗空間,通過聲光電的變換效果,讓觀眾將春季江南雨巷、秋季金黃色原野美景盡收眼底,還有相關詩句出現在屏幕上——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北青報記者還了解到,上海文學館之巴金圖書館將于今年年底開放,其中建設的巴金生平活動事跡數據庫、著譯全文數據庫、著譯版本數據庫、手稿庫、影像庫、藏品庫、巴金與同時代人數據庫等將提供線上和遠程服務——智能化將讓這個全世界最完備的巴金數據資料中心服務更多的讀者。

  趨勢

  數字化技術

  助力文學傳播

  文學館大數據智能化的背后,是國家相關政策的驅動。2022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同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在此背景下,2023年度全國文學館聯盟年會就以數字化賦能推動文學館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中國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全國文學館聯盟秘書長王軍指出,未來聯盟將在融通全國文學數字化資源、推進文學主題大數據平臺搭建、增強文學和科技創新互聯互通,以及依托互聯網平臺以數字化技術助力文學內容的展示與傳播等方面持續發力。

  王軍介紹,在建設文學主題大數據平臺方面,將分批次將文學館、紀念館、故居舊址等的陳列品、出版物、音視頻等進行高精度數據采集,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庫體系統一標準進行結構化存儲,并以歷史事件、文學人物、感人故事為線索,對相關數據進行專業化標注、關聯,融通全國文學文獻數字化資源。

  全國文學館聯盟還將積極引導、鼓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北斗等現代信息技術,讓傳播方式與傳播內容相得益彰,增強文學館相關活動的趣味性、互動性、體驗性,使文學資源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學價值更加全面、豐富、巧妙地展現出來。

  拓展

  全國首個

  文學數字體驗廳

  是如何建成的

  浙江文學館的數字體驗廳是全國首個文學數字體驗廳。浙江文學館辦公室主任胡國洪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是從香港作家董其昌的一篇文章得到啟發,最終完成這個“無中生有”的過程。

  胡國洪介紹,去年浙江文學館啟動數字體驗廳的項目設計時,具體到“文學的數字化應用”方面,卻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資料,“我們第一時間請教中國現代文學館,他們也還沒有做文學數字化的應用”。

  建設數字體驗廳至少需要解決兩大難題:展廳的數據從何而來?又如何將數據很好地應用?胡國洪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和同事去看過一些聲光電多媒體博物館,那種沉浸式體驗效果非常好。但是跟科技館、博物館不一樣的是,文學館的館藏物品大多是手稿、書籍等紙質平面物品,活態化應用轉化為三維立體給觀眾展示的效果不太好。

  就在這時,胡國洪從香港作家董其昌《我心目中的香港文學館》文章中受到了啟發。“他在文中提到兩點,文學館首先要成為喚醒記憶的地方;第二個是啟發思考。這讓我茅塞頓開。于是我們從這兩個點出發,去設計展廳里的一些展覽。”胡國洪舉例說,比如“課本里的文學”項目,“我們先在中小學語文課本的基礎上建立多個文學數據庫,再拓展延伸,設置了‘文學三問’選項——既能觸動觀眾的文學記憶,又有對文學的思考。這樣一來,展覽辦成功了。”

  此外,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李德庚的啟發,浙江文學館從觀眾的思維去構思整個展廳,增加與觀眾的互動:各個展覽項目里都有互動單元,觀眾可以掃二維碼進行互動體驗和分享。

  基于浙江省作家協會編纂的《浙江通志·文學志》,浙江文學館的項目合作方新華智云首期整理收集了浙江2000余年來的詩詞數據,在建成魯迅、茅盾兩位文學巨擘的專屬數據庫之外,還匯聚了大量的歷代知名作家和當代作家數據。

  “目前展項里收錄了李清照、魯迅、茅盾、郭沫若、艾青及畢飛宇等作家的信息。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文學數字平臺可以生成作家的時間軸、行跡圖、朋友圈,以及他們的作品和關鍵詞。人工審核之后,這些成果就可以成為數字展項的基礎組件。”胡國洪介紹。

  胡國洪透露,未來,在中國新時代文學大數據中心建設過程當中,浙江文學館將努力把國內各個文學場館打通。“我們今年將選浙江省內的幾個點,比如浙東唐詩之路上的文學場館。還有省外的一些文學場館也在我們的數字化框架計劃當中。”胡國洪表示,最終目標就是把全國的文學場館、文學名人故居紀念館聯系起來,打造互聯互通互融互享的文學數字化平臺,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文學公共服務。(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恩杰)

關鍵詞
文學,文化
責任編輯:劉政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