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赴法蘭西共和國。
這也是習近平主席第三次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從尼斯夜談到豫園茶敘,再到松園會晤,習近平多次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進行深入交流。
適逢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兩國元首再聚首,三個“特別”之處引人關注。
特別的年份,承前啟后
“中法關系成為世界大國關系中的一對特殊關系,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關系前列。”2014年3月,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指出。
5年后,習近平在法國尼斯會見馬克龍時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我在這樣一個特殊年份訪問法國,具有特殊意義。”
不同年份,意義有所不同。今年適逢中法建交60周年,習近平再次訪問法國,對兩國關系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
在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會的視頻致辭中,習近平指出,中法關系的獨特歷史塑造了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中法精神”。
“面對新時代的風云際會,中法應當秉持建交初心、積極面向未來、敢于有所作為。”他表示。
特別的禮物,以心相交
5年前習近平訪問法國,馬克龍曾向習近平贈送一份特殊的國禮——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論語》的早期翻譯和導讀曾對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的哲學思想給予啟發。
“這個禮物很珍貴,我要把它帶回去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習近平說。
一部《論語》,見證著中法文化交流的源遠流長,印證著文化親近感是中法關系的獨特優勢。
去年4月的廣州松園,中法兩國元首共賞千年古琴演奏的古曲《高山流水》。習近平向馬克龍介紹:“這是中國古代一個很優美的故事,講的是俞伯牙和鐘子期,體現的是‘知音’,只有‘知音’才聽得懂這首曲子。”
高山流水覓知音,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從合作修復巴黎圣母院,到共同保護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從互設文化中心到互辦文化年、語言年,中法人文交流為世界文明互鑒作出表率。
“擴大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今年1月,習近平在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會的視頻致辭中說。
特別的地點,別具深意
習近平兩次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馬克龍三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在多次互訪中,兩國元首都走訪了首都之外的城市。這些安排,別具深意。
2014年,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習近平訪問法國,首站即安排在里昂。歷史上,里昂是古代“絲綢之路”西方的終點,很早就與中國有商貿往來。20世紀初,在中國貧窮落后的困難時期,里昂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4年后,馬克龍首次訪華,選擇的首站為中國古都西安。有分析稱,這不僅因為西安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也由于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以及“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
“終點”和“起點”,形成呼應。
尼斯夜談,習近平講起“中法合作互利共贏的屬性始終沒有改變”;豫園茶敘,馬克龍領略中華園林之美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松園會晤,習近平向馬克龍介紹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和核心要義。
此次訪問,兩國元首還將赴外地舉行活動。
中法兩國元首將如何把舵新時期的中法關系,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