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把寧靜還給學校,把時間還給教師
來源: 中國教育報  
2024-05-19 12:22:47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印發通知,進一步規范社會事務進校園,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充分說明了國家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與教育教學無關的社會事務進入校園,對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帶來干擾,額外增加教師負擔的現象,對教育生態無疑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反映了學校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復雜性。相關文件高頻出臺,也說明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復雜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處理好以下幾組關系,有利于各方理清思路,進一步推動問題的有效解決。

  一是建立學校和社會之間良性的互動關系。和家校關系一樣,學校和社會雙方應是彼此借力、相互協作而不是相互對立的關系。學校和社會都是育人的重要場域,是校家社協同育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但要達到良好的協同育人效果,前提應是參與協同的各方主體明確各自的角色與功能,并在協同過程中相互尊重、同向而行。

  學校是育人的主陣地,各級政府、教育及相關部門、社區、各類社會機構都應該對教育抱有敬畏之心。各方首先要提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做到自身不給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添亂;其次要有意識形成合力,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與學校同心協力做好育人工作。

  比如政府可以在相關法律法規的界定上,對學校參與社會事務的邊界進行進一步的明晰,讓中小學校在對社會事務的參與上有更多的選擇權和話語權,對一些不合規也不合理的要求有更多拒絕的底氣。教育及相關部門則應有效落實國家出臺的各項為中小學教師減負的政策要求,克服“重留痕輕實效的形式主義”,通過建立健全社會事務進校園審批報備制度和監督管理長效機制等,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社區則可以通過積極發展社區教育助力區域內中小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不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前提下,積極吸引中小學校參與社區建設相關活動,雙方形成良性的、友好的互動關系。

  二是處理好教師的本職工作和其他非教育教學工作之間的關系。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教書育人才是教師最重要的本職工作。筆者在去基層學校采訪過程中,就有小學教師無奈地表示,學校各種督查檢查評比等事項及社會事務占據了大量的工作時間,晚上備完課還要做各種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匯報PPT,弄得身心俱疲。

  在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指出,“必須牢固樹立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的理念,切實減少對中小學校和教師不必要的干擾,把寧靜還給學校,把時間還給教師”,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聚焦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主責主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一些地方和部門應該對此問題引起充分重視,集中整治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和工作隨意進入校園情況,有意識營造寬松、寧靜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校園氛圍,讓教師可以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

  三是重視教師的身心狀態和育人效果之間的關系。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學生。在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期的大背景下,學校和教師也面臨各種挑戰和壓力。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樣值得關注。教書育人是一件責任重大的事情,教育教學工作本身已不輕松,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心力。教師也不是超人,他們同樣需要有一個健康平衡的身心狀態,才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而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其他社會事務給教師增加額外的負擔和壓力,甚至因此影響和剝奪他們的業余休息時間,一方面必然對教師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另一方面也容易影響他們在工作中的專注力、情緒控制力、辦事效率等。

  除了家長以外,教師是和兒童青少年學生關系最密切的群體,他們的身心和工作狀態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學生的狀態。試想一下,如果教師每天都愁眉苦臉不開心,學生們又怎么能擁有一個愉悅、和諧的校園學習和生活狀態,學校又怎么能有好的育人效果呢?請切實為教師們營造一個有幸福感的教育生態環境,讓他們可以真正做到安心育人舒心從教。

  中國教育報記者 陳明 

關鍵詞
教師,教育
責任編輯:劉政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