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理工大學教授魏新河”引發輿論關注。
公開信息顯示,此人2022年至2023年報名了超過10場在全國多地舉辦的學術活動,但我國卻并沒有“遼寧理工大學”這樣一所學校,“魏新河”的身份受到了質疑。
“魏新河”在報名參加學術活動時曾留過一個固定電話的號碼,有媒體查詢發現,那個號碼是遼寧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一個科室公開的辦公電話。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表示,該局確有一位名叫“魏新河”的工作人員,他平時每天都上班,也沒有說上哪去參加活動。錦州市委宣傳部表示,對于此事,相關部門在調查核實。
7月4日中午,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發布情況通報:
近日,針對網絡反映疑似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魏新河以“遼寧理工大學教授”等身份參加學術會議的相關信息,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高度重視,會同有關部門,認真進行調查核實。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魏新河,男,1978年10月出生,系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自2022年以來,為提高知名度等個人目的,多次以“遼寧理工大學教授”等虛假身份參加線上線下學術交流活動。目前,經研究決定,我局已停止魏新河工作。因涉嫌招搖撞騙罪,魏新河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下一步,將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媒體評論】
對此,潮新聞發表評論指出:
正所謂“拔出蘿卜帶出泥”,“魏新河”事件所帶出來的問題,可不只是一個“假身份”那么簡單。他為何能順利參加這么多學術活動?而且相關活動主辦方不乏國內知名高校。四川眉山一個官方號發布的《關于第二屆“三蘇”法治文化論壇征文評選結果的公示》中,其中一篇三等獎作品,作者寫的就是遼寧理工大學馬院教授魏新河。公開資料顯示,在“魏新河”參加的學術活動中,還出現了一位他的合作者。除了錦州相關部門外,這些活動的相關主辦方,那位合作者以及背后的高校,也需要站出來,接受大眾的審視和質疑。
一個明明可以一眼就被看穿的“冒牌教授”,竟然可以游走于高校圈、學術圈中,確實令學術界蒙羞。這么蹩腳的身份造假,都能一路綠燈?一次可以說是疏忽大意,這么多次都有問題,就暴露了相關學術活動存在的審核不嚴、規則失守、形式主義等問題。
有人說,“魏新河”參加的多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術活動,這些活動往往對線上參會的學者身份缺乏鑒別手段。“線上”不是讓冒牌者存在的擋箭牌。甚至可以說,這位“魏教授”用自己的言行,無意之中也戳破了一些學術活動“皇帝新裝”式的謊言。
事實上,這兩年,不止一個人,也不止一家單位發現“魏新河”有問題,去年就有人發文稱:魏新河的學校不存在,其提交的參會論文復制比高達95%以上,完全是抄襲。但結果要么是激不起波瀾,要么只是取消其參加資格,最終不了了之。這也說明,關于這類冒牌學者和學術不端行為,有效且暢通的投訴、受理和懲戒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建立與強化,冒牌學者的代價和成本,還是太低。
對于“魏新河”,還有一個強烈的疑問是,他這樣做,到底圖什么?圖被當成教授參加學術活動的那種快感?抑或是通過這些學術活動為自己背書,進而在其他方面獲利?答案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但現在此事既然已經事關學術尊嚴、社會公共利益,那相關答案就必須公之于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