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國務院食安辦對媒體反映的“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問題”作出回應:將組織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等部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成立聯合調查組徹查食用油罐車運輸環節有關問題;對于違法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將依法嚴懲、絕不姑息;同時舉一反三,組織開展食用油風險隱患專項排查;調查處置結果將及時公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當媒體曝光一些運輸罐車運完煤制油后未清洗直接混運食用油,很快刺痛了公眾的神經。“我吃的油安全嗎?”“監管機制失靈了嗎?”互聯網上質疑不斷。
食品安全不容有任何閃失,“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問題”威脅民眾健康,更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國務院成立調查組徹查此事,是對民眾關切的積極回應。聯合調查組集中多個部門力量徹查,相信無論是“問題油”流向了哪里,還是食用油運輸管理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都會水落石出。而“依法嚴懲、絕不姑息”的態度,更傳遞出對食品安全問題嚴肅問責的信號。
國務院聯合調查組的介入,不僅是對媒體調查報道和輿論監督的積極反饋,也再一次表明,對待食品安全問題,從社會公眾到國家層面,都是“零容忍”的態度。而那些在食用油運輸問題上泯滅良心、逾越底線、公然違法的個人、企業,終將付出代價。
國務院聯合調查組也指出,要舉一反三,“組織開展食用油風險隱患專項排查”。也只有從企業、行業、監管等各個環節入手,給全行業進行一次全面的嚴格“體檢”,及時亡羊補牢,才能重新找回公眾的信任。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絕對不容觸碰的高壓線。這一次,媒體的報道有效發揮了輿論監督作用。國務院食安辦回應及時有力。從長遠來看,必須嚴格落實“四個最嚴”,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來懲處和問責,用系統性補漏和制度性保障來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張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