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19日在甘肅省敦煌市開幕。據國家文物局介紹,經過70多年的努力,中國重要石窟寺重大險情基本消除。
石窟寺是文化遺產的重要類型之一。公元3世紀石窟藝術傳入中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不斷傳承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色,見證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國家文物局組織開展的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共有石窟寺2155處,摩崖造像3831處,共計5986處。
歷經千年的石窟寺曾面臨風險挑戰。以莫高窟為例,新中國成立之前,石窟巖體曾有明顯裂隙,存在坍塌風險。通過實施莫高窟崖體加固工程等,這座千年石窟的文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此外,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大足石刻等石窟寺陸續建立保護機構,完成相關保護工程,消除了重大險情,為高水平保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開幕式上表示,我國石窟寺本體保護修繕、載體加固與環境治理、數字化保存與監測等方面的探索實踐卓有成效,融“價值闡釋—監測預警—環境控制—災害治理—保護修復”于一體的中國石窟寺綜合保護理念成為共識,石窟寺保護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文化影響力日益增強。
論壇期間,來自16個國家的石窟寺保護研究專家聚焦“助推‘絲路文化’交流,筑夢‘一帶一路’建設”主題,圍繞石窟寺保護理念與技術、考古與價值闡釋、管理與能力建設等進行研討,助推“絲路文化”交流走深走實。
本次論壇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甘肅省文物局、酒泉市人民政府、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聯合承辦。(記者 張玉潔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