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鎮,街邊隨處可見套娃加工廠,從黃豆粒大小到一人多高,從異域風情到卡通造型,從烤漆彩繪到燙金烙畫……形態各異、造型百變的套娃讓人眼花繚亂。據了解,一面坡鎮生產的套娃在市場上占有較大份額,因此這里也享有“中國套娃之鄉”的美譽。
圖為一面坡鎮一家套娃企業展示的套娃。新華社記者 徐凱鑫 攝
套娃原是產自俄羅斯的一種木制玩具。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東鐵路建成通車,一面坡成為其中重要站點。一時間,這里人口驟增,不少俄羅斯人遷居于此,也把套娃文化帶到鎮里。
一面坡鎮三面環山,林業資源豐富,能提供生產套娃所需的樺木、椴木等原材料,為發展套娃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早在20世紀50年代,鎮里就有民間藝人模仿俄羅斯套娃樣式,制作出“一面坡套娃”。
一面坡鎮副鎮長姜貴祥介紹,目前,一面坡鎮共有規模型套娃生產企業約40家,年產值破億元,產品銷往哈爾濱、滿洲里、義烏等國內旅游城市和商品集散地,有的還被擺上電商平臺供消費者選購。
一面坡鎮一家套娃企業的員工在打磨套娃半成品。新華社記者 徐凱鑫 攝
除了豐富的原材料,“套娃小鎮”的發展也得益于當地能工巧匠們的創新技術。目前,一面坡鎮擁有套娃產業從業人員2000多人。車、旋、烘干、烙燙、繪畫……一個看似簡單的套娃要經過十幾道生產工序。
在尚志市一面坡金地木材加工廠生產車間,工人呂海洲在用旋床加工木頭,伴隨轟鳴的機器聲,濺起陣陣木屑。不一會兒,看似平平無奇的木頭就變成了光滑圓潤的套娃“身體”。旁邊的刀架上,整齊排列了十幾種不同型號和用途的刀具。“這是手藝活,我干了五六年,已經熟能生巧了。”呂海洲說。
在尚志智慧工藝美術加工廠,涂漆工李菊在給套娃上色,已經工作了十多年的她技藝純熟,不需要工具輔助就能徒手畫出非常規整的圓形。“在這里一個月能賺幾千元,工作時間靈活,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李菊說,她有一大半親戚朋友在從事套娃產業。
一面坡鎮一家套娃企業的工人在給套娃上色。新華社記者 徐凱鑫 攝
姜貴祥說,在套娃產業帶動下,當地村民有了更可觀的收入,有效助力鄉村振興。“他們不用再背井離鄉打工,在家門口就能增收。”
為更好研判市場趨勢,實現套娃產業“抱團發展”,把市場做大做強,一面坡還成立了木制工藝美術協會。會長馮超說,未來,一面坡還計劃建設套娃創意設計產業園區,通過規范生產經營、創新產品品類,推動套娃產業轉型升級,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記者戴錦镕、劉赫垚、徐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