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494免费视频,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新聞頻道 > 時政要聞

山海浩蕩譜新篇——寫在建設“活優富美”新福建十周年之際

來源: “學習強國”福建學習平臺  
2024-11-01 20:00:30
分享:

  山海浩蕩,歲序更替,華章又新。

  在這個時和年豐的季節,沃野良田谷滿倉,安居樂業人歡笑,八閩綻放勃勃生機。

  10月15日至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福建,于美麗海島感受鄉村振興新路徑,在廈門回憶篳路藍縷創業史,展望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光明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扭住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秋來春往,時光回到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宏偉藍圖。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說:“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活優富美”新福建十周年。十年來,福建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拼在一起,上下齊奏高質量發展時代強音,經濟總量連跨3個萬億元臺階,從2.5萬億元增加到5.4萬億元、居全國第八,人均GDP從6.4萬元增加到13萬元、居全國第四。

  閩山閩水映深情,站上新征程起點,一幅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畫卷在八閩大地徐徐展開。

  ——改革開放“再出發”

  以機制活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

  鷺島灣畔,艷陽高照。10月,正是進出口貿易傳統旺季,位于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的海天碼頭,貨船、貨車來來往往,多臺橋吊同時裝卸著貨物。

  中國(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綜合服務中心外景。 歐東亮 攝

  前不久,搭載著1738個集裝箱的“獅城”輪就從海天碼頭駛往南非德班。船務公司負責人介紹,這條航線是福建省唯一通達南非的遠洋航線,在組建初期僅有1艘船舶,發展至今已有11艘船舶。

  “我們推出了‘船邊直提 抵港直裝’及大宗散貨‘邊運抵邊裝船’新模式,并依托數字口岸平臺實現智能貨物分流,進出境船舶申報全流程無紙化管理,推動港區集卡調度、船舶裝卸、進出卡口一體化建設。”廈門海關所屬東渡海關船舶監管科副科長陳燕鋒說道。

  數據顯示,“廈門-南非”航線開通至今,共開行458航次,進出口貨值292億元,吞吐量達到111.4萬個標箱,進口量61.1萬個標箱,出口量50.3萬個標箱。

  “廈門-南非”航線的“成長史”,折射出廈門自貿片區厚植沃土、根深葉茂的發展趨勢:成立9年多來,已累計推出創新舉措606項,其中,全國首創142項;國務院累計7批面向全國復制推廣的自貿試驗區167項改革試點經驗,廈門自貿片區有31項入選。

  廈門自貿片區背后,是福建深耕細作,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這些年,福建用好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綜合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多區疊加政策,一往無前不斷闖出“新路子”——

  福建引進總投資達420億元的中沙古雷乙烯等優質產業項目,累計對95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近1400個、投資總額近200億美元;廈門持續加快經濟特區建設步伐,2023年,全市GDP達8066.49億元;平潭綜合實驗區全力打造“一島兩窗三區”,在旅游設施、業態培育、對臺交流等方面進步可喜……

  開放之門越開越大,改革更要向縱深處發力。

  步入三明市沙縣區總醫院,一眼就看見門診大廳上方的大字:“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大廳一側的便民門診內,65歲的陳大爺正將醫保卡插入讀卡機,他的糖尿病史、用藥病例在屏幕上一目了然。開完藥,吳醫生叮囑老人:“注意按時按量服用,平時要監測血糖。”像陳大爺這樣來拿藥的慢性病患者,便民門診每天要接待200多名。

  陳大爺感慨:“自從糖尿病被列入醫保特殊病種,門診就能開方拿藥,買藥的錢更少了,掛號費還全報銷,看病的‘包袱’越來越輕,我們老百姓的感受是實實在在的。”

  市民在沙縣區總醫院便民門診開藥。許琰 攝

  民生所望就是改革所向,三明醫改的“碩果”在福建俯拾皆是:2023年,福建省人均預期壽命升至79.10歲,比2015年提高2.06歲;公立醫院出院患者、門診患者的滿意度分別提高到全國第一、第二;農村醫保實現了“村村通”,全省95%的縣域醫學影像等六類醫學中心建成投用。

  醫改經驗的進一步推廣,讓三明獲評全國首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基地,也化為新福建建設踏石留印的一個鏗鏘腳步。但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林業改革在全國率先開展“碳匯貸”“碳票”工作,三明、南平、龍巖開展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深入推動“無證明省份”建設,審批服務事項“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占比達98%,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連續兩年位列全國第一梯隊;創新開展“數據最多采一次”改革,讓沉淀數據“動起來”……探索機制之“活”,福建持續激發改革開放新動能。

  如果說,八閩大地上的發展是一篇“文章”,那么機制活力便是強勁筆鋒,“高質量發展”數個字已然力透紙背。

  ——創新驅動、數字賦能

  增量提質產業優化升級

  走進晉江經驗館,便可看到“晉江經驗”向上生長的清晰脈絡:從“僑鄉‘三閑’起步,鄉鎮企業開路”,到“引進利用外資,成片開發邁大步”,再到“構建市場基礎,經濟發展加速”,直到如今的“提高、創新、突破,拓展發展道路”……一幀幀相片、一面面展板,記錄著晉江人逢山開路的勇氣、開拓進取的智慧。

  晉江經驗館。歐東亮 攝

  彼時,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此時,卻崛起了一個個優勢產業——如今談及晉江,不少人浮現心頭的是安踏、恒安、特步、盼盼等知名品牌。

  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安踏運動裝備“頻頻亮相”、大放異彩:為中國運動員提供了包括舉重、拳擊、體操蹦床、摔跤、跆拳道等5大項目的比賽裝備,共助力中國奧運健兒獲得10枚金牌、28枚獎牌。

  追溯緣由,來自其持之以恒“大手筆”的創新投入。據介紹,2024年上半年,安踏集團研發投入超9億元,同比增長35.7%。此外,至今累計申請國家專利4655件,在中國體育用品品牌中排名第一。

  “我們鼓勵大家開放思維,大膽試錯,能創新、會創新、敢創新。”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說,安踏的奮斗歷程和成功,得益于“晉江經驗”的指引,是“晉江經驗”的生動體現。

  安踏集團總部。晉江市委宣傳部供圖

  “晉江經驗”,始于晉江,不止于晉江。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勇于突破深水區”,福建各地企業家堅守實業,“晉江經驗”在全省開花結果,一步步邁向世界舞臺。

  在福州,福耀集團成為全國第一、世界頂尖汽車玻璃制造商,全球每3塊汽車玻璃就有一塊來自福建;在寧德,一塊電池動力十足,寧德時代領航全球動力電池;在南平,白羽肉雞突破國外育種技術封鎖,從“0到1”的種業翻身仗振奮人心……

  2023年8月,福建將“民營經濟強省”提到戰略高度進行部署——《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19份配套政策文件出臺。

  頂層設計下,福建把“愛拼敢贏”的故事越寫越精彩。數據顯示,2023年,福建省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高于全省規上工業0.2個百分點;民間制造業投資增長8.1%,高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6個百分點。

  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福建民營企業微瀾翻涌成浪,拔節向上之力更堅。但新形勢之下,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數字科技賦能。

  莆田市南日島“國能共亨號”。蔡昊 攝

  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水下養魚、水上發電,既生產清潔電力,又孕育“藍色糧倉”。來到莆田市南日島,一座巨型“風車”——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海上平臺“國能共享號”,隨著海風轉動。

  “4兆瓦風電機組在滿功率運行狀態下一天可發電9.6萬千瓦時,約能滿足4.2萬人一天的生活用電需求;一個養殖周期的魚品收入可達到數百萬元。”項目負責人介紹道。

  科技賦能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只是縮影。這些年,福建以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為系統部署,為高質量發展提“數”增效。

  眼下,福建省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占比居全國第三位;2023年全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28.3%,提高3.4個百分點,動力電池、新型儲能、海上風電等新能源產業表現亮眼;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氫能等未來產業正積蓄強大發展勢能。

  ——“民生清單”變“幸福賬單”

  繪就百姓美好生活新圖景

  豐收時節,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澳角村碼頭汽笛悠揚,一艘艘漁船滿載而歸、徐徐靠港,一片繁忙的景象。

  東山縣澳角村風光。東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以海興村、以海強村是澳角村的“幸福密碼”。在這里,“村民上岸當主播”,原生態海鮮“游”上了互聯網。據了解,目前全村電商產業人才隊伍達到530多人,日均發貨量超2000件。2023年,村集體收入達到173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8萬元,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不只是澳角村,一路向北、穿山越海,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也闖出了一條“致富路”。

  金秋至,稻見黃,日子也跟著忙了起來。下黨鄉的山野間,一座座茶園層層疊疊,一縷縷茶香沁人心脾。在這里,祖祖輩輩口傳手教,很多村民懂得怎么種出好茶。

  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下黨鄉黨委供圖

  “現在采茶已經接近尾聲了,今年的收成好著咧!”村民王菊弟成立的聯合社有6000余畝茶園,616戶社員,納入公司統一管理,一年能產出5萬多斤高品質茶葉,望著“盡收囊中”的好茶,他笑得合不攏嘴。

  何曾想到,如今生機勃勃的下黨鄉,在上世紀80年代建鄉之時曾是無公路、無自來水、無照明電、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

  時光如白駒過隙。為打破貧在“農”上、困在“山”中的桎梏,下黨持之以恒謀產業,錐栗、高山果蔬、食用菌等特色農業“多點開花”。2023年,下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952元,比2018年翻了一番。

  望著村子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黨鄉原黨委副書記劉明華感慨,“曾經村里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如今天塹變通途,村美了,百姓富了,今昔對比,恍若夢里。”

  民有所盼,政有所向。近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一年不落開展為民辦實事,一年一個臺階,將一張張“民生清單”變為百姓“幸福賬單”。

  ——在福州,軍門社區30余年持續提供“愛心年夜飯”,前不久,又升級了社區“長者食堂·學堂”,面積達160多平方米,為60周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務,“小社區”里充盈著“大幸福”。

  ——在三明,沙縣區夏茂鎮俞邦村黨支部書記張昌松領頭開通運營短視頻賬號“小吃書記”。這些日子來,“小吃書記”賬號開展助農直播帶貨活動近百場,最高峰兩個小時銷售額達10萬元。

游客在“尋根追味”小吃街品嘗地道小吃、采購伴手禮。沙縣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龍巖,上杭縣古田鎮社下山西麓,“古田會議永放光芒”8個紅色大字熠熠生輝,當地推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等融合發展,老區吃上了“旅游飯”。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八閩大地山海同頻、東西共振,行而不輟傳遞著可感可知的民生溫度。數據顯示,福建省居民收入穩步增加,2023年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3%、6.9%,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逐綠而行、因綠而興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天凈如洗,碧波蕩漾,白鷺翩翩掠過廈門筼筜湖面,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

  昔日,這里是望而生畏的“臭水湖”。“過去污水橫流,垃圾遍布,魚蝦絕跡。”筼筜湖“市民湖長”陳亞進回憶,當地人曾談“湖”色變,避而遠之。

廈門筼筜湖周邊城市景觀。施辰靜 攝

  數十年光陰流轉,廈門先后開展五期筼筜湖綜合整治,湖區水質顯著改善,水體復氧能力增強,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加。曾經的“臭水湖”,眼下成了白鷺翱翔、繁花似錦的生態湖、幸福湖。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廈門最大的發展優勢和寶貴財富。”如今,陳亞進每天都來巡湖,風雨無阻,“有時候我站在親水平臺眺望,夕陽下金黃色的湖面波光粼粼,岸邊傳來陣陣歡聲笑語,那樣的畫面很美。”

  筼筜湖綜合治理為廈門城市治水、生態建設蹚出了路子,也成為福建綠色“家底”中的一隅。

  福建山海相依,生態優勢獨特。這些年,從全國率先建設生態省,到創建全國首個省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再到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青山綠水間,福建交出高分“答卷”: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優良并持續居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連續45年保持全國首位。

  南平武夷山就是做出這份高分答卷的“優等生”之一。走進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中心,一張巨大的藍色智慧屏幕躍入眼簾。

  “我們運用無人機、紅外相機等智能化技術手段,通過智慧管理系統實現了對武夷山國家公園‘天空地’全方位、全天候監測,提升了生態保護能力。”工作人員范志偉輕觸鼠標、拉近鏡頭,黃腹角雉、鬣羚、紅豆杉等動植物便出現在巡護鏡頭里。

  數據顯示,目前武夷山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6.7%,森林蓄積量967.65萬立方米;野生高等植物種類達3404種;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100%,九曲溪流域水質常年保持Ⅰ類。

武夷斷裂帶雄姿。黃海 攝

  逐綠而行,因綠而興。良好生態環境已成為福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更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福建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在“全國林改第一縣”龍巖市武平縣,林下種植紫靈芝總面積超4萬畝,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紫靈芝生產基地,全縣從事靈芝種植相關人員超4000人,2023年實現人均年增收4萬多元。

  在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常口人20多年來堅定守護1.9萬畝山林,村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2.8%,村民在美麗家園端上了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文旅康養、水美經濟的“金飯碗”。

  在閩西山區,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于2023年年底在長汀縣完成:當地兩家礦企以180萬元價格,購買羅地河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碳匯10萬噸。

  ……

  時至今日,產業向綠、生態向美實現雙向奔赴,福建以占全國1.3%的土地、3%的能源消費,創造了占全國約4.3%的生產總值,綠色產業競爭力不斷躍升,綠色也成為福建高質量發展的動人底色。

  辭暮爾爾,煙火年年;去日斐然,皆成序章。新起點新征程,向上向前的力量浸潤著八閩每一寸土地,福建正憑著只爭朝夕的干勁、滴水穿石的韌勁,乘勢而上再譜新篇。

關鍵詞:福建,“活優富美”責任編輯:龐曉龍